首页 > 新闻 > 美图 > 正文

【好文共赏】众里寻她千百度

2017-12-08 11:19:2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董问博 

  从祖辈、父辈的“家当”中,总能看见她们年轻时候的绣作——奶奶的老虎枕、妈妈的枕套、姑姑的门帘。儿时的我惊叹于细密丝线铺排出的各种各样图案,同时也惊叹于她们的巧手,她们总是羞赧地说:“这算啥,苏绣才真真称得上精美……”苏绣二字,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考大学报志愿,我坚决要去苏州,其实是因为心中这份执念。想看看苏绣。那个时代,没有淘宝,没有京东,没什么大事小情,是不会去旅游的。所以,为了苏绣,我执意要去千里之外的苏州读书。 
  来到苏州,踏在青石板铺就的迂回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旗袍的女子,她们是时光里的古韵美人,款款走来,蓦然回首,皆有韵味。好的旗袍定是蚕丝,唯有蚕丝才给人一种轻软如烟,细密温柔,珠润玉滑而又飘渺灵动的感觉。旗袍上又有或大或小的苏绣点缀,可惜不能近看,只能远观其古朴美。 
  后来在苏州混熟了,去了更远一点的镇湖镇,那里有刺绣一条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绣娘。天光熹微,绣娘们总在虚掩的家门口摆好绣架,理好线板,俯身刺绣,直到暮霭浓稠,才收工回家。她们一天的工作就是在这方寸之间飞针走线,最多旁边放个收音机,听一听评弹昆曲解解闷儿。这些绣娘年纪不等,小至七八岁,大的有六七十岁,用她们的话说,只要眼不花,就会一直绣下去。我很感叹她们的生活——迥异于我们读书人的另一种人生走向。看着她们,可以想象古代女子的生活。 
  大学毕业,还在苏州滞留了两个月,住在一位熟识的阿姨家。她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只会说一口吴侬软语,不会说普通话。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也就五点的光景(南方夏天亮得很早),阿姨就支起绣架刺绣,等到太阳上升,光线照到格子窗的时候,她才起身为丈夫、孩子做早饭,招呼他们上班,天天如此从未间断。我问她为什么如此辛苦,她笑笑说:“赚一点钱贴补家用,能赚一点是一点吧!”她的话我很赞同,南方人的勤快是我们北方人做不到的,在南方,很难看到三三俩俩犄角旮旯里喝酒聊天的情景。南方人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细致,时间分配得科学紧凑,可能正是因为此,苏州的经济才如此发达。探寻苏绣,发现了苏州人的生活方式。 
  后来,阿姨要我教她普通话,我则央求她教我苏绣。当我第一次坐在一米见方的绣架前(以前我都是用绣花绷刺绣),将丝线小心翼翼地分成了四份,拿起半寸来长、细若发丝的绣花针的时候,手不禁颤抖起来。阿姨很耐心,从坐姿,针法,到配色逐一教授。我多年积攒的刺绣热情瞬间爆发,飞针走线,直至余晖散去。 
  坐于架前,低眉凝视,芊芊玉指上下翻飞,心中的希冀像一朵白莲,慢慢张开,伴着清风,伴着月圆。刺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枝一叶,一山一船,小桥流水,桨声灯影,皆在手中缠绵。手随心动,情意缱绻,一针一线都是猛虎细嗅蔷薇般的内心悸动。苏绣是一段凝固的光阴,当你的目光在上面慢慢滑落,好似抽丝剥茧般打开光阴里的故事。不知不觉间,时光如袅袅轻烟,悄然散去,内心被熨过一样平静。 
  苏绣是我一生的情结。众里寻她,收获了一种恬淡如丝、细密如绣的生活。

编辑:徐瑞霞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