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少年家国信”为武汉加油|受光报国,不负韶华

2020-02-02 15:25:3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我们向所有“少年家国信”的小信使发出邀请
  
给我们逆行的白衣天使写一封信
  
给坚守在武汉的各行各业的平凡人写一封信
  
给钟南山院士写一封信
  
因为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征稿邮箱:2139533627@qq.com

  
#陕西“少年家国信”为武汉加油#
  
  各位青年同胞们:
  
  你们好!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曾经的祥和美满被紧张焦虑所取代,从前线不断传回的疫情信息牵动着大家的心,我也愿在此分享的我的所感所思,明我辈青年之任务、使命所在。
  
  一开始网上提起肺炎的时候,我并未在意;知道病源在武汉,大概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流感。当我开始在意的时候,父母和中国万千家长一样,并未在意。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湖北离得很远。
  
  当感染人数日益上升,当遍及的地方由省到省,到具体一个市、一个县,当武汉封城的时候,他们在意了。父母亲戚嘱咐我不要出门,开始自觉地带上口罩,告诫我及时给房间通风、及时消毒,俨然一副权威专家的样子,谨慎万分。
  
  只能呆在家中的我却也因此寻得了一点时间,又一次翻开那本《鼠疫》,去细细品味加缪笔下可怖的瘟疫。
  
  几年前,看《鼠疫》这本书,觉得荒诞——这也是加缪一贯的风格;但是,如今读来,书中许许多多细节和故事竟然变成现实,可以说,加缪是预言家吗?不,可能只是因为他洞悉了人性。
  
  生离死别、瘟疫之中小镇里的众生相让我想起手机上、电视上丁香医生上跳动的数字、地图上标记的橙色区域,一切冷冰冰的诉说着恐慌。
  
  死亡与我们构成了绝对的界限,因为它只是用颜色和数据表示;可是当我看见视频里拥挤的医院、排着队焦急的人们,死亡变成了一种更为残酷、更为绝望的东西。
  
  武汉封城之后,有三十万人偷偷出去。因为“逃离”,三十万人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升温发酵之后,唾弃声逐渐难入耳;我问过周围许多朋友,如果你未患病、如果你是外地人却被困在里面,你会怎么做?我心存疑问,那一个个坚守在武汉前线的白色身影,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信条?
  
  几天前,父亲告诉我,他的一位朋友被任命为空军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前往武汉前线。可以想见,在年三十的夜晚,他们冒着严寒脚踏上武汉的地面,在万家团圆的时候,他们穿梭在医院之间,在我们高举酒杯的时候,他们在病床前挥汗如雨。父亲的嘴角上扬,言语间的自豪与欣喜忽然让我发现,我们,与疫情前线,只有咫尺之遥。那远方的一切,都与我们有关。
  
  我想起孙文先生寄以厚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其言信然,奔腾向前的中华民族,其背后的涓涓细流源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钟南山院士做到了,在许多人惟武汉避之不及之时,挤在前往武汉的列车上,因为他说“医院是战场,我们不冲谁上去?”;张定宇做到了,他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我忆起鲁迅先生不落言筌:我辈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林可辟平地,遇旷野可栽树木,遇沙漠可掘井泉。我窥见的青年,是那个在请战书上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生,是那个说出“总是要有人去的”年轻护士。他们正是把自己的眼光脱离小家,投向一个更广阔、更宏大的生命出口。
  
  回顾17年前的“非典”,当下我们面对的新型肺炎即是又一轮新的挑战,如加缪之语“它沉睡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也许有朝一日,瘟神会再次发动它的鼠群,选择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葬身之地。” 许多人在疾病中死去,快乐却再一次取代了痛苦。但是痛苦的记忆和文字却永远不会消散——它们保存在每一位见证者的心里和文字中。活下来的人,应该学会秉持着一种清醒和理智信念, 因为“鼠疫”还将继续存在。而我辈青年,当怀远志,借前车之鉴,负重前行。
  
  “如果后人撰写未来的历史,他们将会发现没有任何文字词藻能写尽这场灾难的残酷,也没有任何语言修辞能描述人类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怀揣火种走过黑暗长夜,跨过战友的遗骸,踏过荆棘和深渊,最终在累累尸骨上重新点燃了种族延续的火炬。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不需要历史来记载功勋,也无谓那些空虚华美的称颂;只要山川河流、千万英灵,见证过我们前仆后继的跋涉,和永不放弃的努力。”
  
  生于世间,长于世间,每个人惶惶然在洪流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几百年前的英国传教士约翰 邓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脆弱但顽强,死亡的土壤之下将是生命的绿芽,我们将淡忘那些损失,我们不复记忆那些恐惧。我们将会团结起来,共同对抗着残酷的病毒。我们是新时代的黎明,承接着旧岁月的黄昏。
  
  异见者或言:山河茫茫,个人于其亦若朝菌蟪蛄,不足百年就将化为齑粉,何言家国情怀之浩浩汤汤。然吾辈皆为时代初朝,怎会忍心亲手斩断少年意气飞扬,甘于黯淡无光?我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纵使路阻且长,何惧长路漫漫。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由此之见,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不思进取、忘国遗家的顽瘴痼疾开刀,秉承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方可见鹰隼初飞,风尘翕张,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吾侪幸生于华夏,亦将守以家国之心,不负君望,亦主沉浮。
  
  我亦希望,待到开春,生命的气息挥洒中华大地,江城依旧开满樱花,春光无限好。
  
高新一中2021届9班 朱嘉远
  
2020年1月
  
作者系西安高新第一中学2021届9班学生 朱嘉远
  
指导老师:卢木
 
编辑:佳佳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