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坚持“六化”齐驱 壮大集体经济——凤翔区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2023-06-02 19:00:5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芮扬)近年来,凤翔区坚持以“六化”齐驱,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全面夯实乡村振兴之基。2022年,全区160个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028万元,收益2736万元,其中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0个。
  
  坚持组织化推进,凝聚整体合力。坚持顶层设计、夯实责任、创设载体等共同施策,凝聚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合力。一是全域系统谋划。区委、区政府紧扣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制定《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分级编制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完善“1+37”政策体系,通过因村制宜、分类实施、抓点带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升、实力增强。二是各级联动推进。建立区委统一领导、统筹部署,区级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镇村主体负责、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三级联动定期分析研判解决困难问题,每季度一次现场推进会观摩交流、取长补短,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晾晒成绩、比拼争先,切实增强了各级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特色载体带动。创新实施党建领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书记项目”,坚持区级领导领衔、镇党委主抓、村党组织主体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调度、举办擂台赛比学赶超,总投资9600万元的25个“书记项目”顺利推进,通过集聚资源打造示范典型,带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升。
  
  坚持规模化经营,稳固传统种植。着眼保障粮食安全,把适度规模经营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选择和重要途径。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审查备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基础、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保障和维护了群众的根本权益。二是规范政策支持。制定落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奖补激励政策,划分300亩、500亩、1000亩、2000亩4个档次,分别给予2至8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成功引导134个村顺利流转土地6.59万亩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其中百亩以上经营主体434户,千亩以上经营主体达到32户,全区夏粮种植连年稳定在65万亩以上。三是规范利益联结。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托底服务功能,针对季节性撂荒耕地现象,创新建立“双向付费、让利群众”联结机制:即在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复种管理的基础上,对有秋收意愿的群众,按照市场最低价格收取耕种成本后让利群众;对无秋收意愿的群众,按照市场价格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并实行收益分红。2022年全区共盘活季节性撂荒地3.62万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坚持特色化发展,促进提质增效。加快完善全区“4+1”农业产业布局,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夯实了支撑。一是做强苹果产业延链条。实施“一稳二改三减四提升”工程,推动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轻简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现代果业发展新格局,年鲜果产量达到30万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等发展果品加工、贮藏、运销等链上产业企业60多户。二是做大高粱产业扩规模。引导柳林镇宋村、大槐社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西凤集团建立合作机制,联合成立西凤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推进实施“高粱围城”战略,实行订单式生产经营,建成3万亩集种植、加工、酿造、观光为一体的酒用高粱产业基地。三是做精红薯产业树品牌。以虢王镇虢王村、汶家村等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强力推进红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高标准建设5万亩红薯种植基地,打造“西部薯乡”,提升品牌价值,“凤翔虢王红薯”被纳入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四是做优大葱产业创特色。发挥长青大葱种植引领作用,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跨镇联合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培训、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大葱秧盘育苗基地和大葱产业强区。
  
  坚持多元化探索,推动路径创新。突出基层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形成“五类模式”,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一是支部引领。长青镇石头坡村党支部立足多年来种植大葱的村情实际和产业基础,组织党员群众先后多次赴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将大葱种植确定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并在村干部先行带动下动员群众通过入股参与、流转土地受益、长期务工等多种途径创收入。二是村企联姻。依托区内白酒企业众多的资源优势,柳林镇亭子头村积极发展传统酒海制作、陈村镇庞家务村建设物流仓储中心等,配套服务白酒生产、存贮,普遍实现大幅增收。彪角镇三岔村引进雪儿乳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订单式种植青贮饲料,年仅此一项收入60多万元。三是农旅融合。支持具有资源禀赋的村创办乡村旅游实体,城关镇六营村擦亮叫响泥塑产业国家级非遗的靓丽名片,打造集文旅观光、研学体验、特色文创为一体的旅游业态,年收入达到2300万元。陈村镇紫荆村依托“西府出击”旧址红色文化资源,配套建设千亩油菜花海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四是能人带动。党的二十大代表张凌云示范带动,在陈村镇槐北村建成万头生猪养殖场,在市区成立猪肉批发零售连锁店,实现了链条延伸、循环发展、绿色农业。五是以强带弱。实施“强村带弱村”行动,采取“1+1”、“1+N”模式,安排19个集体经济强村结对帮扶23个集体经济弱村,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促进一体发展产业、共同增效增收。
  
  坚持系统化破堵,做优服务保障。全方位、系统化破解人才不足、资金缺乏、产销不畅等堵点难点问题,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优了服务和保障。一是精准破解人才难题。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换届为契机,选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同比增加31人,平均年龄降低到46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61人,实现了班子年轻化、知识化、接续化;坚持四级联动“126”模式,累计培育乡村人才43.9万人次,认定高素质农民2422人,400余名持证职业农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活动,582名“四类人员”投身基层,选派15名科技人才、40名苹果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实用技能、指导产业发展。二是有力破解资金难题。坚持政府投入和金融贷款相结合,2022年总投资1.2亿元的144个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其中60%投向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惠及51个村;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各金融机构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授信范围,创新构建“银行贷款、农担担保、政府贴息”的金融支持模式,为首批10个村发放产业贷款437万元,有力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多路破解产销难题。依托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各类经营综合体,发展形成16个镇级农资配送站和145个村级农资供应点;建成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示馆,引入电商企业帮销,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投资1200余万元在6个村建设农产品仓储烘干设施,完善烘干、仓储、冷链物流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
  
  坚持全程化监管,提升发展能级。着力完善组织发动、奖补激励、考评管理等机制措施,以全程化激励、监管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一是建强基层组织。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四强四美”红旗村党组织创建,首批41个村高线达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加强;精准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创建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村,新建改建村级阵地23个,为民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深化“蹲苗育才”工程,持续开展能力提升和学历教育培训,基层干部抓党建、促振兴能力有效提升。二是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落实村干部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政策的通知》和《建立奖励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待遇相挂钩,2022年区级财政一次性拿出188万元对72个发展高粱、红薯产业和玉米扩种成效突出的村给予重奖,充分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三是完善考评措施。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对各镇年度目标责任专项考核范畴,列为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评价、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管理;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等规章制度,加大财务审计力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要求,1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规范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和事务监督,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芮扬

CopyRight 2008---2023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