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渭滨区“97年”非遗传承人:刀与木之间 传承技艺

2022-04-27 15:47:0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伟 实习生 刘意如 通讯员 郭飞)暮春探入门缝,微风轻拂树梢。沿着经二路、新华巷,走进小院,院落竖立“陈仓梓桐古琴坊”。西北角的一间斗室,窗外鸟鸣盈耳,屋内静谧无言,只听木屑从木板上掉落的沙沙声。
  
  老旧的办公桌上,形状各异的刻刀、槽具摆放其间。案台边的小木盒,在春光的照射下散发着古朴的光芒。
  
  “斫琴是一门精工细作的工艺技术,想要琴好,先是选材,必须是300年以上的老杉木,边线、挖槽腹、推面板、定线......”工作室的负责人王文祺正在边做边讲解,只见她手法娴熟,力道均匀,不一会儿便将面板推得平整光滑。
  
  相比上漆来说,这些程序都比较简单,王文祺拿出鹿角霜、八宝灰、紫砂等涂料,继续说道:“上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采用的是古法上漆,一共需要上64遍,一遍需要晾晒三天,而且每次都会过敏,身体会非常难受,后续还要裹麻、封孔、试音,调弦、辅料等,因为繁琐,所以做一床琴前前后后需要两年时间。”
  
  王文祺现为渭滨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97年出生的她尽管年纪不大,但在斫琴工艺上已经专研了11个年头。13岁在家人的引导下,她开始接触古琴,正是这次偶然的相识,让她对弹琴产生浓厚的兴趣。既然古琴弹起来如此美妙,那它的制作技艺一定也很高超,为了继续探究,14岁的她正式拜师学习斫琴工艺,从此倾尽全力,刻苦研究。
  
  “最开始是比较好奇、很喜欢,后来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受伤、过敏,毕竟是女孩子,挺爱美,因此有过放弃的想法,中间的艰难困阻、辛酸历程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坚持下来一切就好了,后面的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精益求精、攻坚克难,把斫琴技艺传承下去。”王文祺说道。
  
  11个年头中,王文祺除过学习、工作外,把别的时间全部交给了斫琴技艺,任墙外车水马龙,眼前一块块老杉木,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幸运的是她的世界正如窗外洒进的阳光,照亮木板上的边线。
  
  近年来,王文祺在斫琴技艺上深耕专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1年4月斫琴技艺被认定为渭滨区非遗项目,11月王文祺被评为渭滨区非遗传承人,目前是宝鸡市斫琴技艺第一人。同时,在区文化馆的关心与支持下开设了古琴工作室,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古琴演奏、交流活动、培训辅导、斫琴传承100余次,为斫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作出新贡献。
 
编辑:芮扬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