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商洛:补齐设施短板筑牢小康根基

2020-12-10 21:26:3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12月10日上午,商洛市举行“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徐江博作“补齐设施短板 筑牢小康根基”的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发改委承担着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苏陕扶贫协作、光伏产业扶贫、电力扶贫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发改部门责无旁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发改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立足职责职能,聚焦脱贫目标,主动担当作为,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苏陕扶贫协作不断深化,光伏产业稳定收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加强,为全市7个县(区)摘帽、701个贫困村退出、57.28万贫困人口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重点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聚焦短板弱项,脱贫基础全面夯实
  
  商洛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我市坚持把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作为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硬任务,作为脱贫攻坚的先行工程,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全面推进。积极争资金、谋项目,统筹调动一切力量,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春季强基行动和公共服务三提升行动,补齐“双设施”短板,2019年全市701个贫困村“水、电、路、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大力实施“四大工程”。“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网改造升级、建制村通畅、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四大工程,累计建设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4971个,完成投资39.5亿元。其中:投资8.5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240处,解决了165.4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全市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均达到98%以上;投资9.45亿元,新建和改造电网线路5589千米,新增更换配变1551台、容量46万千伏安,全市农户生活照明用电入户率和动电力通村率均达到100%;投资20.65亿元,建设建制村通畅项目179个844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项目952个1571公里,深度贫困村通组路项目483个1217公里,全市1283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和通客车率均达到100%;投资0.9亿元,为贫困村建设标准化卫生室701个,基层医疗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快速建设安置点补短板项目。2020年,市发改委争取中央资金2.12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补短板项目33个,总投资4.47亿元。为了能够在国家要求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我委疏堵点、排难点,促开工、抓进度。在各方面不懈努力下,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8个卫生项目、11个环卫项目、6个道路(桥梁)项目;在7个多月时间内,完成了20所学校建设的艰巨任务。在11月20日之前,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在时间紧、工期短、要求高的条件下,所有项目能够如期建成,这在商洛项目建设中是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完成,不仅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极大改善,使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也推动城乡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质量效率,电力入户全面达标
  
  让所有农户都用上电,确保动力电通达到村,是贫困退出的必要条件。我市秉持“电力先行、用电无忧”的理念,扎实安排实施“两年攻坚战”、农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建设改造10千伏线路2129千米,建设改造低压线路3316千米,全面提高了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率。严格统一程序和方法,分年度有序完成了701个贫困村退出电力达标认定工作,并率先通过省级专项复核。
  
  严格做到“四个”确保。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整改推进和达标认定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底数清,深入基层开展入户调查,逐村逐户核实户口在籍人员,摸清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情况,确保用电情况底数清楚;二是确保效果实,全面宣讲电力扶贫政策,结合各村各户实际,拟定入户通电方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不照搬条条框框,不搞一刀切,确保电力扶贫实际效果;三是确保安全高,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不同的入户方式和方法,凡集中供养的“五保户”集中接入,凡分散居住的且属弱能的则外接专用照明线路,或接入光伏发电,确保入户通电基本安全;四是确保信息准,加强与扶贫部门、所在村组沟通,扎实开展问题梳理和整改工作,及时跟进做好动态数据调整,务必做到电力入户基础数据缜密,扶贫大数据录入口径严谨,确保顺利通过考核检验。
 
  
  聚焦携手共进,苏陕协作成果丰硕
  
  苏陕扶贫协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和重要抓手。我市不断深化与南京市扶贫写作,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扶贫、携手奔小康等方面深度合作,宁商两地已成为人缘相亲的“好兄弟”、使命相连的“好战友”、经济相融的“好伙伴”。
  
  一是争取协作资金。累计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8.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676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4255万元,财政帮扶资金和捐资捐物总量超过全省四分之一,县均资金额位居全省各市之首。二是精准落实项目。利用协作帮扶资金实施协作项目800多个,陕西森弗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宁商外贸服饰产业园、金鸡产业园、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已成为全省苏陕合作的典范。三是推进“宁企入商”。先后引进57家东部企业(客商)来商投资,项目总投资达30多亿元,到位资金15.38亿元,带动3.1万贫困群众增收。四是促进“商产入宁”。先后在南京建成商洛秦岭农产旗舰店10个,动员南京市累计采购我市特色农产品1.48亿元,“柞水木耳”借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的强劲东风,成为“最受南京市民欢迎的商洛农产品”。五是加强劳务协作。组织专场招聘会200多场次,帮助1.38万名贫困劳动力走上工作岗位,丹凤县和雨花台区创新建立的“三定”劳务协作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典型案例刊发。六是聚力民生扶贫。争取南京市援建我市镇村学校26所、卫生室179个、养老院和兜底保障院13所、扶贫车间61个。七是携手助力小康。全市有42个镇、68个村、15家医院和40所学校分别与南京方面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宁商扶贫协作着力点不断向基层延伸。
  
  聚焦群众增收,光伏产业稳定带贫
  
  光伏发电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项目,既是高效环保产业,又能让贫困户从中受益,形成一种绿色能源驱动长效脱贫的新模式。我市坚持把光伏发电作为重要脱贫产业,形成了稳定长效的带贫模式,使光伏成为了助力脱贫的“绿色银行”。
  
  始终秉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精心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全面系统谋划推进光伏项目建设。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破解各种难题,多次赴省对接争取光伏扶贫规模指标,多方筹措整合财政资金约11.8亿元,设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协调落实建设用地,强化项目实施环境保障。三是坚持创新模式原则,采取“政府+村集体+国企+贫困户”的带贫模式,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养殖等与光伏产业融合互补发展模式,真正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372座,总装机185.4兆瓦,投资14亿元,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年发电收益达1.7亿元,覆盖贫困村660个,带动4.36万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不少于3000元。其中,商州大荆龙山3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成为商洛乃至陕南地区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
  
  聚焦后续扶持,易地搬迁成效显著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后续扶持是巩固搬迁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247个,使4.98万户19.45万贫困人口挪了“穷窝”,相当于一个县的人口规模,为市县整体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发展、逐步能致富”目标,全市上下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完善扶持体系。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38个市级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市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认真落实省委“1+7”政策体系,市县相继出台了后续扶持若干意见,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体系初步建立。二是落实闭环责任。以市委闭环责任链条管理为抓手,建立成员单位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实行周报、月评、季赛、年考制度,扎实推进后续扶持工作,倒逼各项任务落实。三是突出示范创建。重点围绕安置点产业就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服务保障等,培育典型、抓点示范、全面推广,从根本上帮助搬迁群众拔除“穷根”。今年9月份,在山阳县组织召开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观摩暨“对标补短”工作推进会,对标典型、补齐差距,推动各项工作质量提升。四是开展“四项行动”。开展补短板行动,45个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开展稳就业行动,3.62万户搬迁贫困户享受后续产业帮扶,4.42万户有劳动力的易地搬迁户,至少有一人就业的户占比达到100%;开展解难题行动,严格落实“原籍管理地和林、安置地负责人和房”的要求,为所有跨镇村安置群众发放了居住簿,搬迁群众的医疗、养老、低保和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接续保障;开展强管理行动,将24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纳入村(社区)管理,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的治理构架基本形成,实现安置小区产业就业帮扶、物业服务、村社管理、党组织“四个全覆盖”。
  
  “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时刻。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发改系统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一如既往保持攻坚态势,全面对标对表,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确保全市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尽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徐江博最后说。
编辑:崔敏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