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又一美丽村庄正大步向我们走来——靖边县龙洲镇甘沟村见闻

2020-12-02 14:14:1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摆脱贫困迈上了小康路。


      水贵如油苦甘沟


      很小时候,老人们讲在定靖南部山区有些地方,过路人进农户讨水喝,主人宁可给你一个蒸馍也舍不得给你一碗水,感觉像是天方夜谭,甘沟的确就是这样的情况。甘沟位于靖边县城张家畔镇东南10km处秦明古长城遗址上,距龙洲镇以西12km,海拔1496m,比张家畔滩高出173m。过去张家畔滩居民吃水井一般深15m—20m。在农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极端低下的历史长河中,靠人摇辘轳在200m深井中取水,显然不现实,故这里的人畜饮水千百年来只能依靠收积雨雪水发酵后的水窑窖。如遇天旱,就得到张家畔拉水。有据可考,这个村子原名叫干沟,是个极度缺水的地方。除了干旱少雨,风沙、冰雹、洪水、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土地瘠薄,植被稀疏,农作物品种单一,只能种植土豆、荞麦、糜子,且产量极低,亩产一般百十来斤,还要在风调雨顺的年头里。据年长者回忆,1978年一家有4口人,2个劳力,辛苦一年除了粮钱,再能分到20元现金红利,就令人羡慕不已。那时全县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官方数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8元,甘沟只能达到全县的50%。村民都住在古长城内外打成的土窑洞或土木结构的低矮房中(如图1、2、3)。由于交通闭塞,距县乡虽不远,但要购物办事往返步行也得近一天。



      翻天覆地换新颜


      吃尽干涩苦瘠的甘沟居民,不知什么时候萌发了想要苦尽甘来的奇想,果断将干字改为甘字,于是甘沟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便耀然靖边地图之上。

      真正降甘露于这个贫瘠小山村的并不是上帝,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

      2008年开始打第一眼吃水井(井深400m),到2010年全村便永远结束了吃窖水的历史。截止2020年,全村共有6眼人畜饮水井,265户村民户户通自来水,人们为这巨变彻夜难眠,生怕自来水突然断流。除人饮井外,另外还打了10眼灌溉机井,在7000多亩总耕地上,破天荒拥有了1000亩水浇地。

      科学技术是最大生产力,完全可以说是现代高科技为甘沟插上了腾飞翅膀。谁都料想不到,干旱少雨的甘沟,却蕴藏着两样得天独厚的新能源——充足的阳光和28km²广袤平缓土地资源,这是发展光伏产业最基本物质条件,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4年陕西省华能电力公司靖边分公司瞅准了这块风水宝地,准备租用一部分土地用于光伏发电。村委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经土地整合,将2500亩稀疏劣质林地以每亩每年500元价格租给华能电力公司25年,这部分林地除村集体1000亩以外,其余部分村民户户均有份额。2016年华能电力公司将租期内租金全部兑现,村集体和村民得到3125万元人民币。村里还把光伏发电项目延伸到9个村小组内,让绿色环保光伏产业服务于现代生态农业,村民人人都能从中受益。

      对于只有1086人的小村,这笔资金将是扩大再生产,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资本,这无疑雪中送炭,绝大多数农户都可以分到20万元左右资金。勤劳有头脑的农民用这笔资金发展家庭农场(含家庭牧场和家庭林场)。农户薛秀明,4口之家,妻子和两个孩子俱有眼疾,承包地只16亩,过去辛劳一年刚填饱肚子。现在他购置了几件小型农机具,转包别人流转土地200亩,今年尽管天大旱,可200亩荞麦喜获丰收,总产1.7万kg,记者看他粮库非常充盈,计算下来,全家可支配收入8万元。

      记者还走访了经过培训获得职业农民职称的家庭农场主乔凤强;夫妻二人经营自己的承包地160亩,由于采用旱地玉米宽窄行集雨沟栽培新技术,今年在春夏严重干旱情况下亩产仍达500kg(往年都在650kg上下),是全村玉米单产最高户。他的80亩玉米全部连棒子青贮,这是他20头西门塔尔肉牛和160只白绒山羊过冬全部高质量饲草,再只需购置一部分精饲料就行了。他的6口之家(3个孩子和老母亲)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000元,是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6倍。

      王怀忠,50岁,夫妻2人将自己的低产林地进行改造,栽种优质新品种老马仙桃30亩,正常年景亩产3000斤,今年春季虽遭严重霜冻,仍然获得总销售4万元的收成。除此他还种植大棚葡萄0.8亩,亩产可达3000斤,每斤进棚采摘25元。他高兴地告诉我,他正准备利用稀疏林地改造后试种花椒,如能成功,低产林地改造又可创出一条新路来。

      2015年底,全村有贫困户38户、104人,是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当年甘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4元,是全县平均数的80%;2018年贫困户减少到10户25人,2019年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12%,达到17212元。从2015年至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递增6.78%,甘沟达到8.4%。



      这是2012年开始筹备、2016年全部竣工的甘沟生态移民村,总投资6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631万元,村集体投资1250万元),占用村集体整合的土地268亩,新建住宅楼265套,外加属于村集体的供五保特困户居住的21套平房(每套48㎡),每户均为上下两层小洋楼独院结构,分197㎡和176㎡两种户型各占一半;道路畅通、光照充足,环境优美;每套住宅内水、电、天然气齐全,并全部安装地暖设施;住宅区内绿化面积占37%;村委会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小学、幼儿园、购物超市、污水处理站等配套齐全。新村住宅总建筑面积50420㎡,人均46.42㎡,达到全国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95%。目前已有130户村民入住新村,他们大都从事二、三产业,其中两户农家乐依托龙洲丹霞地貌火爆旅游,2019年每户纯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另外4家家庭宾馆也开始营业。

      筑巢引凤。很有眼光的村委领导,为了寻找低产林改造创新路子,将整合后的500亩低产林地承包给陕西省果业公司栽培山地有机苹果。并实施完成了果园水、电、路相应配套设施工程,租期25年,每年交村集体20万元。为了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村委还在移民新村旁引进婚纱摄影楼和文化产业园区,这样前来龙洲丹霞地貌的游客,可在甘沟秦明古长城遗址上观光;可入园采摘优质草莓、樱桃等水果;亦可品尝靖边特色美食。

      收获


      甘沟巨变一是有一个以曹世生同志为支部书记的村支部委员会,正因为他为甘沟做出杰出贡献,2016年他被推选为榆林市人大代表。二是县委给甘沟村派出一支由组织部选拔的3名优秀干部驻村工作队帮助脱贫攻坚。两年来,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村里办了许多好事、事实,赢得广大群众的忠心拥戴。三是甘沟群众的艰苦奋斗,甘沟的今天是甘沟人民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百年建党史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土地问题。甘沟村党支部在落实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中,大胆尝试了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比如他们将华能电力公司光伏租地通过整合,让全体村民人人有份;他们用属于集体管理的4000亩(全村总林地5518亩)林地用来整合调剂,将1000亩出租电力公司;500亩承包给省果业公司;268亩用于移民新村建设等等。没有以土地“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就不可能促使土地尽快流转,催生诸多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也就不可能使目前全村近40%的农户放心经营二三产业,他们流转出的土地租金变成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出租电力公司用于光伏产业的土地,土地承包者便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土地“三权分置”,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大改革,这是涉及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至上层建筑领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可见,土地问题处理好了,它就会变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内生动力,使农业变强,农民变富(共同富裕),农村变美。

      从甘沟几户典型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收益分析,再一次印证了世界顶级农业经济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的精辟论断:现代农业高生产率的主要源泉不只是使用现代物质投入品,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农民教育水平低下。它启示我们,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是何等的重要。

      靖边5088km²大地,到处都是热土,只要我们辛勤播撒汗水和智慧,就会收获财富和希望。



 

编辑:姬亚情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