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帮扶帮出成效 宁陕县元潭村旧貌换新颜

2020-11-18 17:00:54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梁开军 陈明安) 宁陕县广货街镇元潭村是原安康市民宗局和宁陕县公安局共同帮扶的贫困村。几年来,元潭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连心桥”解决了村民出行的大事
  
  元潭村距宁陕县城100余公里,全村237户71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02人,在210 国道沿线和坪沟、苦竹沟分散而居。

 
  
  2016年前,住在黄草砭大院子里的村民,居住的房子与洵河对面210国道通行的是一座几十米高、简陋的只能走人的铁索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帮扶单位的多方努力下,2017年,洵河上架起了一座可以通车的水泥平板桥,给住在该院子里的10户人家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修了桥,车都可以开到家门口了,再也不用停在公路边上了。”说到这座“连心桥”,住在该院子里的人是满心欢喜。
  
  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帮扶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元潭村新修水泥平板桥4座,新修水泥路5.8公里,危房改造户7户,易地扶贫搬迁15户,享受国家补贴的卫生厕所70个,新建医务室1处,警务室1处,百姓大舞台1处,花园花坛数十处,整个村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扶志扶出脱贫“大明星”
  
  出生于1970年6月的雷东明,一出生就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2008年,看见村上有人种香菇,他闲暇之余义务给人帮忙,顺便学习种植技术。掌握了过硬技术后,辗转西安、镇安、柞水、山阳等地干起“手艺活儿”,赚取技术指导费。2016年,帮扶干部找到他,为他制定了通过种植香菇和打零工脱贫致富的措施。在政策指引激励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率先带头种植香菇9000袋,加上自己在邻县技术指导收入和漂流公司打零工收入,纯收入超过2万元。
  
  2016年以来,雷东明多次被省市县评为脱贫致富先进个人,成为元潭村扶贫扶志扶智的“明星”。领奖时,他对着话筒大声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从养蜂、食用菌、家豆王、猪苓、板栗、核桃到养猪、养牛、养鸡,再到出门或就近务工创收,勤劳善良的元潭村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耕耘、收获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帮扶村成了第二个故乡
  
  2018年底,原安康市民宗局副局长古新建成为原市民宗局驻村第二位常驻队员。了解村情、倾听民意,古新建很快就熟悉了村上的情况。2018年他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2019年争取项目资金140万元。同时向市民宗局争取经费17万元用于电商体验店建设、新民风建设表彰、农民技能培训和解决突出问题等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初,市民宗局因机构改革,古新建也不再承担驻村任务。但元潭村的群众还在时常念叨着古新建和民宗局,还想再请他们回来看看。
  
  “元潭村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肯定会再来的。”每每接到村民的邀请电话古新建都会深情地说到。
  
  帮扶干部成了群众的亲人
  
  50岁的村民李玉富,是一名四级精神残疾人,身患多种疾病,没有房子,暂住在亲戚家,家徒四壁,日子过的非常清苦。理发、换衣服成为帮扶民警张小涛每次到村入户的任务之一,联系务工场所、购买菜种教他种菜,慢慢地张小涛成了李玉富最亲近的人。李玉富纳入搬迁计划后,有了自己的房子,靠着务工有了一些收入,生活也渐渐好起来。李玉富每次看到张小涛就像见到亲人,总要找点吃的塞给张小涛。
  
  “我们的帮扶干部,就要成为群众的亲人,把村民的事儿当做自家里的事儿来办,这是我们对帮扶民警的要求,也是我们帮扶工作需要达到的效果。”宁陕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万志,在县公安局脱贫攻坚工作大会上这样讲到。


 
编辑:奚钦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