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手工挂面传承人郑小鹏:小挂面做成大文章

2020-01-14 16:51:4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程有强)认识郑小鹏,是去年十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凤翔县彪角镇卧龙村,笔者见到了这个土生土长的75后手工挂面的传承人---凤翔县雍稷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小鹏。
  
  1997年,高考落榜的郑小鹏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他跑过运输、干过建筑,经历无数坎坎坷坷,尝遍各种苦辣酸甜。几年“摸爬滚打”之后,他娶妻生子,父母健康,孩子乖巧,日子过得顺风顺水,相当风光。然而,每到闲暇工余,他都对自家做手工挂面念念不忘。逢年过节回家,总会咥两碗母亲亲手做的手工挂面,吃在嘴里,香在心里。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做了大半辈子手工挂面的父亲坐在一旁,一边抽着烟皱着眉,一边念叨着“挂面这个手艺,到了青黄不接的时期,今后不知弄个啥活呀?”其实,老一辈人为手工挂面这一手工技艺得以传承而担忧的苦衷确实存在。因为,这一手艺工序繁琐,利润微薄,年轻人都喜欢出外打工,也不愿干这个。父亲静坐常思的那一刻一下子就定格在郑小鹏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2008年秋天,郑小鹏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一个令家人都感到十分吃惊地决定:回乡做挂面!
  
  起初,他根据老一辈“挂面”艺人流传的挂面制作工艺,不断摸索、实践活面、醒面、盘条、上筷、拉丝等一道道工序。一把挂面,要经过24小时、20多道程序才可以完成。也只有这样反复的拉伸、揉面、发酵,在面团内形成气孔,才使得面芯里有个银丝般会“呼吸”的小孔,这个“空心”正是手工挂面的精髓和特色。
  
  学习一门技艺,必须心灵手巧。郑小鹏是个有心之人,对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十分珍惜。每次制做挂面,他都小心翼翼,生怕漏掉某个环节。每当夜幕降临,其他人都“收工”准备休息,他还在忙碌;凌晨,别人还在梦乡,他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丝丝软软的面线在手中的筷子(特制)上飞快地缠绕着,醒面、緾面、排面,面条就像一条扯不断的线头,跳跃着、飞舞着、显摆着……
  
  父辈制作挂面的手艺在郑小鹏这里得到了传承,也算成功。但他却不那么认为。每有空闲,他便深入到民间作坊挖掘、收集、整理手工挂面的历史渊源第一手资料。同时,对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研发、创新,最终编制了手工挂面的行业标准。
  
  2010年,他从村子手工挂面户里脱颖而出,第一个注册了“雍稷”牌商标,让自己的产品有了个性化的名字。为了给手工挂面配上qs认证,他联合凤翔县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全程跟踪挂面安全生产,严把程序关口,把近百份样品送去化验,获得了手工挂面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2016年10月,郑小鹏在原有基础上乘胜追击,注册了雍稷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探索规模化发展手工挂面生产,实行原料、标准、包装、商标和销售“五统一”。按照这一模式,短短半年,村上发展加工户80多户,先后还有100多人返村办起了16个挂面加工作坊,其中10多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结成合作伙伴,合作社提供面粉,制作的手工挂面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生活有了新的起色。
  
  为了把合作社办得更好,郑小鹏聘请名老技师做技术指导,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作坊,规范了所有生产流程,引进流水生产线。经过不断磨合,作坊逐步走上正轨。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之后,郑小鹏开着车在县城推介。同时,在互联网上以视频、网络直播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手工挂面制作全程,讲述雍稷挂面背后的感人故事,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郑小鹏也被村民们推举当上了村干部。
  
  郑小鹏最终成功了。目前,雍稷手工挂面已走进陕西省和省外大、中城市500多家超市、300多家礼品店及1000多家经销商的柜台。他还紧紧抓住西洽会、农高会以及各种名优特产展销会等机会推销产品,让手工挂面远销到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
  
  一把小小的手工挂面,经过郑小鹏的精心打造,竟然做出来大文章。面对取得的成绩,郑小鹏并不满足,他又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目标。
编辑:芮扬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