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5-28 17:00:33   来源:宝鸡日报  


  渭滨区石鼓镇孙家庄村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52.8万贫困人口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5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9%,全市96%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市紧盯2.0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一手抓持续攻坚,一手抓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接续推进“十大提升行动”,一鼓作气,决战总攻,下定决心坚决啃下“硬骨头”,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兴产业促增收筑牢脱贫富民之基
  
  5月26日,在凤县河口镇中药材种植基地,河口村村民曹小萍正在柴胡地里清除杂草。曹小萍今年44岁,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她家是低保户,去年她搬迁到河口村移民安置点,一到那里她就被纳入村集体经济联合合作社并拥有了股份。该合作社经营着凤县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曹小萍将1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租金500元,又与合作社签订中药材收购协议,家里种的4亩柴胡销路有了保障,同时她被基地招收为务工人员,每天有将近百元工资,此外,与基地合作的企业每年还给全村贫困户发放福利分红。目前,河口村有42户贫困户与曹小萍一样,同时有入股分红、务工工资、土地租金、供货收入和福利分红5笔扶贫收入。依托中药材产业,河口镇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6.46%降至2019年底的 1.07%。
  
  5月中旬,太白县太白河镇兴隆村冷水鱼产业实现第三次分红,二组脱贫户周世林分到2434元。2017年,兴隆村利用山水资源优势,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把51户贫困户全部嵌入产业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能 人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冷水鱼养殖项目,养殖金鳟、虹鳟、三文鱼、鲟鱼等,年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到去年底,该村已有50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市、县、镇、村、户五级产业发展规划,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方向,加快打造以渭北塬区苹果、秦岭北麓猕猴桃为支撑的果业板块,以千阳、陇县为核心的奶山羊板块,以川塬区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板块,以南北二山、西部山区为引领的特色产业板块,促进扶贫产业精准到村到户。
  
  截至目前,我市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124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85个,现代农业园区207个。“嵌入式”产业脱贫宝鸡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政府肯定,我市产业脱贫年终考核位列全省前列。
  
  稳就业促“造血”脱贫致富更有底气
  
  “能到吉利公司工作,我非常高兴,我的父母都已50多岁且身患疾病,无稳定收入,这份工作可以让我分担家庭的压力。”金台区硖石镇李家河村的李强强,是首批输送到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9月20日,金台区24名贫困劳动力正式成为吉利公司员工。
  
  扶风县段家镇西河村贫困户段乃侠如今是“上班族”。2019年5月,苏陕扶贫项目——宝鸡苏陕鑫艺有限公司落户段家镇,当年8月,53岁的段乃侠经过培训正式入职,每个月有1500元稳定收入。“我身体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上班既能顾家又能增收,一举两得。”4月28日,在工厂装配车间,段乃侠娴熟地用胶枪粘贴组装花枝。目前,全市建有扶贫车间87个,吸纳务工人员3549人,其中贫困人口有782人。
  
  渭滨区神农镇冯家塬村村民马记良因车祸小腿骨折后并发骨髓炎,前后做了十几次手术,自己行动不便,儿女年幼,家庭生活困难,2016年,他家成为低保户。2016年6月,村上给他的妻子安排了保洁员岗位,考虑到马记良行走不便,2018年9月至12月,村上给他安排公共文化管理员和体育设施管理员公益岗位,2019年1月马记良身体恢复后,村上又让他担任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依靠公益岗位、产业合作社和扶贫项目,2019年马记良家脱了贫。据悉,几年来我市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9270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799人;同时城镇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新增或腾挪补充一批服务性、辅助性岗位作为公益专岗,共开发公益专岗1416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186人,为一大批贫困人员实现就业“托底”。
  
  就业围着脱贫转,岗位跟着群众走。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技能培训赋能一批、转移就业输出一批、发展村镇工厂吸纳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置一批、扶持引导创业一批等帮扶措施,帮助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保民生促成效织网兜底不漏一户
  
  今年43岁的杨天宝是金台区金河镇宝陵村“五保户”,他曾患脑溢血留下后遗症,肢体重度残疾。村上对他实行政策兜底,夯实安全管理和委托照料责任,每年提供6000元供养资金。该村2014年共有贫困户76户244人,近年来,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社会救助、爱心帮扶等,到去年底,65户216人实现脱贫;今年7户22人即将脱贫摘帽,对于杨天宝等4户6人特困户、五保户,则实行政策兜底脱贫。
  
  据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我市部分重度残疾人、重病贫困人口,将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于部分收入虽超过低保标准但仍不稳定的低保贫困人口,将落实“渐退帮扶”政策,延长12个至18个月低保救助时限,确保其稳定脱贫。2016年至今年3月底,全市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9亿元,86330人受益。
  
  5年尽锐出战,我市精准扶贫硕果累累。全市贫困群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全市中小学落实“七长”责任制等10项控辍保学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全市贫困人口“三重保障”政策报销达到80%以上,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保障”合计报销(救助)5.4亿元,惠及25.7万人次。我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499户2813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872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全市实施447个农村饮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1%,贫困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水。
  
  2019年,我市制定《关于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推进扶贫“项目超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返贫的实施意见》,把已脱贫的14.6万户52.8万人分为稳定巩固户、重点帮扶户、兜底保障户三类,精准对接产业、就业、后续帮扶、危房改造、教育、健康等“八提升一保障”项目,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帮扶项目。
  
  今年,我市按照“解难、疏堵、降风险,补短、强弱、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实施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十大提升行动”,以产业脱贫增效富民、就业创业稳定增收、金融扶贫持续跟进三大提升行动筑牢稳定增收脱贫根基,以教育扶贫阳光助学、健康扶贫贴心惠民、兜底保障织网暖心三大提升行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以基础设施共管共享、易地搬迁安居乐业、扶贫资产规范管理三大提升行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组织领导长效推进提升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目前,已建立健全稳定增收带贫益贫、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扶贫资金监管等长效机制30余项,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了新路子。
 
编辑:佳佳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