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党安新村,黄龙县最美村庄

2019-08-02 21:08:5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通讯员 张毛毛 梁海瑞  记者 郑玮) 多少年失之一隅,几乎遗忘;相濡以沫,才发现如此惊艳。在此,以文字之笔,叙述那些于黄龙山最向往的日子,三岔镇梁家山党安新村和她的村民们。如今的黄龙山繁花似锦,一片绿海,百业兴旺,好一派别致的陕北景象,而党安新村恰如一抹粉黛,点缀在这仲夏七月,你来不来,她都存在。
  
  ——题记
 
  
  四次搬迁,搬出了群众幸福生活。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党安新村下乡,每每看到悠闲的群众在聚贤厅下打扑克、聊天、下象棋,拉家常的女人三五个围在一起说笑着,无不透露出幸福的神情。辘轳古井矗立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带着乡愁和那个年代的斑驳陆离。
  
  门前花果树,门后绿篱笆,谁曾想到七八十年以前,这里悄无人烟,甚至整个黄龙山也无非山高林茂,草寇流窜,八不管的地界。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所谓的民国二十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沦陷,战事吃紧,出于安置难民和稳定后方、增加物资供应等考虑,各地难民背井离乡的经过渭北平原,到达黄龙山,履行手续,认领土地和农具,开始按规定垦荒生产自救。居住的地方,算不上土窑洞,最多就是靠近崖坢的土窑窑,烟熏火燎,遮风避雨,开始了那个年代最为煎熬的逃难日子。
 
  
  四十年代初,黄龙山上已经安置难民五万八千有余,基本的口粮问题已经解决。当时,黄龙山实力最强的“义勇军”司令郭宝珊,正带着他的团,在黄龙山和国民党、土匪、民团等奋起抗争,保护穷苦群众。他落户的地方也就是三岔谢家峁,毗邻党家坪和安家塔,也就是如今的党安新村。后来五六十年代,黄龙秩序稳定,群众略有积累,离开崖坢土洞洞开始夯土筑墙,就地取材的用木料和泥胚子,建设房屋,迈出改善生活的第一步。
  
  七十年代末的那年,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连阴雨40多天,各种土窑受潮坍塌,依山而建的土路出行不便,生产难以继续,第三次的家园建设开始,以洛白线两侧为主的砖窑、平房建设方兴未艾,初具规模。再后来,移民搬迁政策出台了,两个小村子集体协商,按照三岔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推动和项目争取,踊跃报名搬迁,2009年规划建设、2011年建成、2012年搬迁入住。
 
  
  如今的党安新村房前屋后都留出双向通道,3.8米高的大平房光线通透,三室两厅的布局,占地五分以上的院落,还有村集体的广场让党安新村第一次有了幸福宜居的味道。巷道硬化、污水处理、节能改厕、亮化美化,基础设施相继完善到位,生态宜居的色彩更重,产业富民自不在话下,户均15亩之多的苹果、核桃主导产业早已富了一方百姓。村支书孟小平各取党家坪的“党”和安家塔的“安”,组成“党安新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更加坚信坚持党的领导,群众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另一层意义。2018年移民搬迁、乡村振兴、人居改善等各种示范观摩和内外交流,让这个昔日里沉寂无名的村庄,崭露头角,向外展示着她绚丽含蓄、不负韶华的美。
 
  
  移风易俗,塑造了时代文明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战旗村调研时强调,“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党安新村的民风建设在三年前已然开始,对照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十个一”标准和“一约四会”,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现场调研思考,总结提炼,打破常规,提出了“以红黑榜管理推行村规民约落地生根,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联动考核村民自治,督促村民在家门口养成好习惯,形成党安好村风”这一理念,多次组织村民开会,邀请县委宣传部包抓领导,现场打磨细抠,围绕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四大方面、25条措施细化出台,“红黑榜”管理和“积分晾晒牌”、爱心超市管理应运而生,红白理事会、果园卫生保洁、扫黑除恶和家风建设等重点内容第一次扑面而来和群众见面,伴随着是村两委一次次给村民开会培训、宣传、评比、商议,甚至爱心超市的“爱心”不惜三番五次的修改,只为有积分根据、有爱心奉献、有红黑榜的含义、有惩恶扬善的传承。
 
  
  “谁都不想上黑榜,但是大家一起按照标准有理有据的评出来,当面说清楚,不好的就要上黑榜,这是大家监督的结果”,村支书孟小平在文明实践站第一次村民会议上就当面给村民说明。7月份的卫生评比中,8户模范户已经领取到了镇上统一设计的白门帘,上边赫然印有“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卫生示范户”的字样,红榜上积分增加15分、另增加兑换洗衣液一桶的标注细致合理,简便运行。黑榜上3名群众因为卫生和其他原因,也清晰记录。“其实,群众的习惯不是不能改变,而是要靠政府和村上一步步引导,从细节上督促,比如白门帘,挂上去了,村民自然珍惜,也好给亲朋好友一个展示,没有挂上门帘的也就不好意思了,村民之间的对比会产生连锁反应”。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浪涛第一次到党安新村调研时,针对卫生评比、悬挂门帘的做法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评价,这一举措也真正的在实际中坚持。如今,一些卫生好的农户院子,崭新的门帘随风飘摇,投射出户主勤劳致富的品格,也反映出党安群众的文明新风。2019年4月份以来,已经有三户农民放弃了高标准红白事操办,其中一户老人去世,没有租用响子(当地的哀乐班子)、没有搭建灵棚,出殡路上没有撒纸钱、没有鸣放礼花鞭炮,实现了“静悄悄”的文明守孝尽孝,在当地产生了积极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三岔镇的其余村子,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都结合实际发挥作用,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中释放出时代文明新风。
  
  文明实践,激发了群众主体意识。年初,党安新村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创建中,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党安大舞台投入使用,村牌标识崭新站立,农耕文化展示大厅里摆放着村民自发捐赠的40余件老物件,文化广播室里图书、广播、监控、电脑、象棋等一一俱全,党安村史馆里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图片和一段段文字,展示了党安新村历史上和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转折、奋斗、辉煌的历程。
 
  
  乡贤议事室里,“党安五老”榜上有名,第一届乡贤委员会成立和物资捐赠建设家乡的横幅依然悬挂,墙壁上“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的主题语一语道破村民自治的古老法则。共享厨房里,大小厨具和锅灶琳琅满目,舌尖上的美味和家门口的宴席操办,简单、节约、规范,便是村民们日常喜事宴席的常规动作和理解。在多功能的“党安新村实践站”里,50余平米的空间丰富多彩,70寸的电视、80个木凳子、8张餐桌四周围绕,中间的场地上摆放着舞蹈排练的日常物资,主题墙上“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综合宣传阵地”几句话,简单明了的宣示了主题功能。
  
  “在群众的家门口建立这样的阵地,就是要为农村的党员提供一个家门口的党校,为群众提供一个家门口的夜校,只要村民有空,就能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三岔镇党委书记李广爱在检查指导实践站时,明确的表达出实践站存在的意义和内涵。今年以来,党安新村文明实践站,已经开展了系列活动,组建了三支志愿者队伍,发放了志愿者服装和志愿服务旗帜,评选产生了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卫生示范户等,组织了梁家山党支部庆祝七一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了第一届农民趣味运动会,象棋、跳绳、乒乓球、拔河比赛,让以往忙完农活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的村民,走出院落,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互动,品味这盛世农家欢愉、世外桃源一般的幸福生活。
  
  “全体村民注意,今天上午11点,黄龙县文化演出公司送戏下乡活动在村大舞台上有演出……”,上午八点多一点,第一书记陈启斌和村支书孟小平就不停的广播通知,大喇叭接地气,播出党的好声音,回荡在村庄院落、旷野基层,七八十年代的感觉又回来了。曾几时,农村粮食场上,放电影的一年放几场,偏僻的农村大人、孩子们赶几里地早早的就聚在一起,看完后二半夜的往回赶,条件好的家户14吋的黑白电视机摆在院子里全村的人都能看,大夏天后半晌就急匆匆的从地里跑回来,看《杨乃武与小白菜》……借助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的推动,引导村民珍惜家门口的文化福利,主动参与活动,解放思想,享受生活、活出自我、展现风采,为自己真正的活一回,和时代共同见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内生动力,促进了村民产业更兴旺。作为农业大镇的三岔,主导产业苹果占据了每家每户的GDP,镇上围绕致富增收、产业扶持,也相继出台了好多务实可行的措施。由于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一代代村民的拼搏、一届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三岔镇也是全县唯一没有贫困村的乡镇,产业兴旺,打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起了一个好头。如今的党安新村,四季沐歌,家家幸福、文明新风的背后,折射出村民珍惜好政策、好时代、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为了家人和子女物质不愁、消费不愁、生活不愁,村民拼搏奋斗的内生动力源源不绝。
 
  
  “我们根本没时间吵架,村民之间没有,婆姨汉之间也没有,因为忙的要务整果园了”,村民张好秀操一口标准的子洲话,红扑扑的面颊上透着光,自豪的说道。梁家山行政村临近洛川土基和石头,广袤延绵的塬地地形特别适合苹果产业发展,果农勤奋自强、善于钻研的习惯一直就有。
  
  “作为三岔的果农,政府引导是基础,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村民自身素质,他们经常到洛川的果园里切磋、学习,所以三岔的苹果产业是真正的致富产业,农民的内生动力不存在问题”。三岔镇镇长杨玉亭自2018年担任镇长以来,多次调研各村苹果产业,对于梁家山的苹果产业前生产和后整理,十分关注。作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视察的重点村,梁家山在苹果产业上不遗余力的尝试努力,上半年就组织开展了苹果间伐技术培训、果园测土配方、土壤改良、智慧农业等纷纷取得突破,联合宇星果业公司和果商,带动果农大户共同探索市场风险共担(连接)机制,已经完成了前期酝酿和协商,只待金秋九月,苹果上市。
  
  一些最接近市场、最务实管用的办法和技术,都是来源于勤奋的农民,对于农业农村工作,对于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党安新村的村民更是打理的井井有条。上午下地干活前,“工装”在身,机器下地,干活回来在院子里洗漱换衣服然后才进门做饭,下午干活回来在广场上玩玩扑克、听听广播,跳跳广场舞,在全镇39个村民小组里,党安新村的广场舞队伍是水平最好的,服装道具、组织管理、精神面貌都是最好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坚持的最好的。在村庄的四周,一片片果园管理的规范到位,拉枝、套袋、地膜、果园种草、滴管系统……都是党安人民勤劳致富、产业兴旺的直接体现。产业兴旺,才会有诗与远方,才会有乡愁与情切,才会有根本上的乡村振兴,才会衍生出乡风文明、家园文明。
  
  黄龙的发展就是一部难民安置、艰苦奋斗、生产自救的历史,离开故土落户黄龙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安新村和黄龙县一样,依靠三代、四代人的奋斗,改变了生活,改变了村庄,改变了城镇,变成如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论实践地,一个陕北角落里偏远但是无法忽略的“诗与远方”,一个绿意盎然、慢享生活的世外桃源,和谐有序、富裕安康,诚信包容,绿色崛起的党安新村,就是黄龙的典型缩影。
  
  党安,最黄龙!

编辑:杨晨雨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