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党和国家做不到" 深山贫困户感恩扶贫好政策

2019-07-06 17:58: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何太升在自家院落中接受采访,妻子温香成陪伴在他的身后。(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中国台湾网7月6日陕西镇巴讯 (记者 李宁)2001年的一场意外事故,让何太升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2013年以来,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深入祖国大江南北,何太升从一个曾背负巨额债务的重度贫困户到将在今年摘去贫困帽,以另一种方式站了起来。

  18年前,在河南金矿务工的何太升在一次采矿中不幸被矿石砸伤腰椎,导致高位截瘫。妻子温香成为给丈夫治病,四处借钱,欠下巨额债务。这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何太升一家不等不靠,根据村里发展规划,养土鸡、栽天麻、种大黄,靠着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如今,家里一年纯收入两三万、破旧的土坯房旁增建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儿子也即将从医学院毕业……幸福生活正在向他们招手。

  说起这些变化,何太升最想感谢的是党的好政策。

  扶贫为啥先扶智扶志?大山深度贫困户感触深

  陕西省镇巴县地处巴山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何太升所在的小洋镇鲁家坝村是全镇最小的村,只有187户7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79人。

  “这几年,脱贫攻坚给我的感受非常深。”面对记者到访,何太升以这句话开场。

  扶贫为啥先扶智扶志?何太升称,作为贫困户,说出“志气”这个词深感惭愧,但因他的家庭是这样慢慢走过来,所以感受很深:首先是“智”,在教育上,我们这一辈人没走出去,所以想把孩子培养出来,不再走我们所走的路。二是 “志”,我的家庭能从最穷最艰难的境地走出来,得益于妻子的照顾,她自身有着一种自强自立的品质,“人穷志不能穷。虽然人穷了,残了,但志不能残。”

  初期瘫痪在床的时候,看到妻子的劳累和付出,何太升一度觉得自己拖累了家庭,苦劝妻子离婚重新生活。而今,何太升在院中坐着轮椅受访,妻子温香成就守在身后,听到丈夫对自己的赞美,偷偷红了眼眶。

  陪伴他再站起来的除了不离不弃的妻子,还有政策的帮扶。

  何太升说,对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来说,最难面对的情况有三种。首先是生病。家里本来就穷,得了大病不敢想能去治疗。而精准扶贫对就医扶持力度很大,贫困户住院不需交押金,住院还有报销,把老百姓最大的难题解决了。其次,何太升回忆,自己曾梦想,这一辈子能住上楼房,就算没白活。如今国家提供补贴修建了崭新的楼房,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三是小孩上学问题。儿子在大学不仅学费全免,国家还补助生活费,教育这块也帮他们解决了。

  “有一天我们不靠国家了,该如何生存?”精准扶贫也照顾到了

  对于何太升来说,精准扶贫政策之所以好,不仅在于帮他们解决了眼前问题,更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找到了出路。

  虽然身体残了,但何太升有着清醒的头脑:国家这样那样给补贴,但有一天我们不靠国家了,该如何生存?甚至还要考虑比以前生活得更好。

  他认识到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让群众脱贫难度不大,要思考的是脱贫以后如何让他们有稳定增收的路子,不然脱了贫也稳不住。”镇党委书记黄锐也谈到这个问题。

  为帮村民解决长远发展问题,鲁家坝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产业,多管齐下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何太升家就有短期、中期、长期三种产业。短期,他与妻子养了一两百只土鸡,除去成本,一年纯收入一万多;中期,两人栽种了天麻,去年收入一万二。长期,大黄三年才开花结果,两人栽种了五亩地的大黄。“精准扶贫已经考虑到你今年有了收入,明年后年怎么办?对我们来说,非常细致、长远!”何太升说。

  “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党和国家做不到的”

  的确,精准扶贫解决的不仅是贫困户眼前的脱贫问题,还为未来的致富铺就了道路。

  在镇党委书记黄锐的引导下,走在进村路上的二十来分钟内,记者仿佛走进了一处宝藏密集的藏宝胜地。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大黄种植基地,这块是今年栽的一年生的大黄,那块是两年生的,抽穗的是前年栽的。根据行情,挖出来的新鲜大黄一斤在2-2.5元左右,3年后一亩地可收入近3000元。种大黄比种洋芋苞谷收益好的多。”

  “左手边是我们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的帮助下,建设的彩色猕猴桃试种区。”

  “那个是我们的中华蜂养殖。”

  “这是鲁家坝村移民点,已经入住51户,解决了没有安全住房群众的问题。”

  “这个是我们村上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

  “前面是职业农民的培训基地,我们称它为专家大院、农民的培训学校。”

  …… ……

  跟着介绍一路前进,每走几步都会有新的发现。

  近年来,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鲁家坝村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2016年引进陕西卧龙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土地600亩,建立起中药材育苗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高山彩色猕猴桃示范基地、林药套种示范基地、林麝养殖场、秦巴山区特色生物保护与开发实验示范站(科技镇长团工作站)等,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扶贫扶智。

  虽然因个人原因,何太升的生活范围只有附近一两公里,但他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路修好了、广场建成了、通电饮水问题解决了、村里有了图书馆,农民生活不再单调,精神上也丰富了。“给我的感觉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党和国家做不到的!我们农村比你们城市还好!”何太升激动地说。

  “我们能有这么幸福的生活,党和政府付出了相当大的心血和努力。”采访结束,何太升深情面对镜头,向为他们付出心血的人们道谢——“谢谢你们,辛苦了!”(完)

小洋镇党委书记黄锐为记者做介绍。(陕西网供图)

  陕西理工大学派驻在小洋镇的“科技副镇长”在为农户讲授大黄种植知识,村里未来的职业农民将在这里诞生。(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村里的大黄种植基地。(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村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语。(中国台湾网 李宁 摄)

 

编辑:杨晨雨

CopyRight 2008---2023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