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少年家国信】“三苦”精神让白河“石坎坎”变成“金碗碗”

2019-10-31 08:57:3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和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西安晚报和阳光报社承办的“我爱祖国学生书信征集活动”,自6月28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响应。目前,组委会的投稿邮箱2139533627qq.com已经收到了近千位学生交来的暑期社会实践作业——写一封信!
 
  为能给更多参赛者以积极引导,组委会决定从即日起开设专栏,不定期公开展示入围作品,除在报纸上发表外,还将在“少年家国信”微信公众号等合作平台推广。
   


 

我亲爱的家乡:
  
  早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听到大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白河的“三苦”精神。当时我不懂,问爸爸啥叫“三苦”精神?爸爸告诉我说:“‘三苦’精神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萌芽,经过我们白河人民四十多年历练形成的‘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是我们白河人创业干事的传家宝。”
  
  我上网一查,白河县的“三苦”精神确实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1年,陕西省委将白河县的艰苦奋斗精神概括为“三苦”精神,安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市学白河”的决定。2003年,陕西省委召开学习白河县艰苦创业精神现场会,从此,白河“三苦”精神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实话说,以前白河县就是一个“穷山沟”,人们对它的印象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生存环境和地理条件太恶劣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白河人民坚持修田造地,改造山河,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近些年,白河县干部群众在实践中赋予了“三苦”精神新内涵——领导苦抓以人民幸福为乐、干部苦帮以百姓满意为乐、群众苦干以增收致富为乐。县委和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治山创业的经验积累,在修田造地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多种经营长足发展。以农业园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为带动的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以汽车装配、新型材料、医药化工、木瓜制品、服饰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逐步壮大。以县城防洪保安、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白河高中新校园、汉江白河电站、地方道路升级改造、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汽车装配产业、县城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等“十大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让白河大山深处的“石坎坎”,变成了“金碗碗”,让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慢慢鼓了起来。
  
  “北学旬邑,南学白河”,在“三苦”精神的引领下,白河县坚持把最好的房子给学校,最好的环境给学生,通过“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连续17年,白河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保持全市领先;连续15年,高考直升率和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一。许多身居大山的群众,通过移民安置的好政策,搬到了社区,住进了新房,实现“楼上居住,楼下上班”,衣食无忧,生活过得美滋滋的。
  
  如今的白河高速通了,铁路穿境而过。“三苦”精神已成其最亮丽的一张名片。“白河经验”“三苦”精神浸润下的这1453平方公里土地,正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影响力,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位于汉水南岸的白河县城依山傍水,秀丽多姿。21万白河人共享发展成果,生活得平安、快乐、幸福。
  
  “三苦”精神是白河人民所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会一代代传下去。我作为一名初中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发扬“三苦”精神,努力学习,用所学的知识为白河的美好明天贡献出一份力量。
  
  阮君卓
  
  2019年9月16日
  
  作者系安康市白河县城关中学七年级一班学生
  
  指导老师:徐荩
 
 
编辑:徐瑞霞
 

CopyRight 2008---2020 @ 陕西阳光网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2    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086号
地址 : 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产业大厦A座11层    联系电话: 029-86225201   举报邮箱:814476757@qq.com
陕西菲格律师事务所 杨韬 13109502054   陕西志功律师事务所  白山虎 133192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