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乡村振兴谱写绿色发展奏鸣曲
——铜川市环保部门帮扶庙湾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走笔
阳春三月,是朱鹮开始交配繁殖的季节。我们从铜川新区一路北上,行至耀州区柳林镇,在沮河边,看到七八只朱鹮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
“良好的水质是朱鹮能够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三政村位于沮河上游,为了保护朱鹮,生态环保的理念已在群众心里扎了根。”铜川市耀州区环境监测站站长田娜告诉记者。
说这番话,田娜是有底气的。从2015年8月起,她就在耀州区庙湾镇三政村担任第一书记。环保人的职责和担当让她一来就烧了“三把火”——在地里推广使用有机肥,为村里争取到1辆垃圾车和4个垃圾箱,设立了2个护林员岗位。
刚开始,村民不愿使用有机肥,田娜就通过耀州区环保局争取资金,免费给村上提供了20吨有机肥。当村民王刚在自家玉米地里试用并成功后,村民纷纷用上了有机肥。
贫困户张培明被选上当了生态护林员,每月有600元的工资。他说:“这份工作不仅让家里多了些收入,也让我和门前的大山越来越有感情了。”
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接下来,田娜让药材“下山”。依托村上黄土和沙地交错分布的自然条件,田娜引导村民大面积种植适生的连翘等中药材,并引进了油用牡丹和油葵。同时,在田娜的帮助下,全村18户贫困户都加入了农业合作社,每年每户有1000元分红。
在离三政村10公里的春林村,湖羊“咩咩”的叫声使村上显得生机勃勃。原来,这是返乡农民工董建良创办的春晖农场,也是村里的产业扶贫基地,共养殖1200只湖羊。
农场创办之初,春林村第一书记、铜川市水源区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宋新战就叮嘱董建良:“作为水源保护地,一定要搞生态养殖。”后来,他俩一起考察项目,引进了产羔率高、食量又不大的湖羊。在农场,记者看到,由于采取高床养殖,将粪便和羊只隔离,湖羊干净雪白,非常健康。对于羊床下的粪便,农场则定期清理出售,很受樱桃种植户的欢迎。
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春林村通过土地流转,还实施了光伏发电、肉牛及生猪生态养殖等产业项目。截至2017年年底,全村已实现脱贫摘帽。据庙湾镇镇长王锦林介绍,在铜川市环保部门的帮扶带动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理念,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今年,他们决定进一步做强生态产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编辑: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