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优化消费环境月丨关于购买保险产品遵循适当性原则的风险提示

2025-11-28 14:35:2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关于购买保险产品遵循

适当性原则的风险提示

为践行“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金融消费理念,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公众理性选购保险产品,在优化消费环境宣传月期间,新华保险依据《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围绕保险购买适当性原则,梳理核心风险点并发布如下提示,助力消费者选对保险、用好保障。

一、明确自身需求,拒绝“盲目跟风”

保险的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需结合自身年龄、职业、家庭结构等实际情况规划。年轻群体可侧重意外险、百万医疗险,覆盖突发风险;家庭支柱应配置重疾险、定期寿险,抵御收入中断风险;老年群体需优先考虑医疗险、长期护理险,适配健康保障需求 。警惕“他人推荐即购买”“网红产品必入手”的盲目跟风行为,避免出现“保障缺口”或“重复投保”,确保每一份保单都贴合实际需求。

二、正视风险承受能力,不越“风险红线”

不同保险产品风险等级差异显著:重疾险、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产品风险较低,核心聚焦风险转移;分红险、万能险收益存在不确定性,需承担经营波动风险;投连险投资属性较强,可能面临亏损 。投保前务必如实完成风险测评,保守型消费者应避开高风险投资类保险,稳健型消费者可适度配置分红险、万能险,切勿为追求“高收益”虚报风险承受能力,更不能轻信销售人员“保本保息”的虚假承诺 。

三、辨清产品本质,远离“概念混淆”

需明确区分保险与存款、理财的核心差异:银行存款保本保息,受存款保险保障;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收益与风险挂钩;保险产品以保障为核心,投资类保险收益依赖经营成果,不能作为存款替代品 。警惕“储蓄变保险”的误导陷阱,如遇销售人员将投连险、分红险包装为“高息存款”“理财升级款”,务必要求提供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仔细核对保险责任、费用扣除、退保规则等关键信息,避免因概念混淆造成损失。

四、评估缴费能力,规避“断缴风险”

分期缴费类保险产品(如长期重疾险、年金险)需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缴费期可能长达10年、20年。投保前应结合家庭年收入、固定支出等情况,合理规划保费预算,一般建议保费支出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 。避免因盲目追求高保额导致保费压力过大,若后续收入波动可能引发断缴,不仅会使保险合同失效、失去保障,还可能因退保仅能拿回保单现金价值造成财产损失,产生不必要纠纷。

五、严守如实告知义务,杜绝“隐瞒谎报”

投保健康险、寿险时,需如实告知被保险人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职业风险等信息,这是保险公司核保定价的重要依据。隐瞒健康异常、虚报职业类别等行为,可能导致理赔时被拒赔,已交保费也无法全额退还。若对告知事项存疑,可主动咨询医生或保险公司核保人员,切勿听从销售人员“先投保后补充告知”的违规建议,守住诚信投保底线。

六、善用正规渠道,保障“权益无忧”

购买保险需通过新华保险客服大厅、官方APP、授权银行渠道等正规途径,签约前仔细阅读保险合同,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理赔流程、退保损失等核心内容,对不清楚的条款要求销售人员书面解释 。若发现销售过程中存在强制捆绑、误导宣传、代替勾选风险测评等违规行为,可保留聊天记录、录音、合同等证据,通过新华保险全国统一客服热线95567、官方APP投诉渠道或12378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维权热线反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新华保险始终坚守适当性原则,严格落实“卖者尽责”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合规、透明的保险服务。愿与广大消费者携手,树立理性投保观念,让保险真正成为幸福生活的“稳定器”,共同营造安全、诚信的金融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唐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