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秦岭深处践初心 红色沃土写忠诚——蓝田县公安局葛牌派出所创新警务工作纪实

2025-11-26 18:05:4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地处秦岭腹地的葛牌镇,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这里是红二十五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在这片崇山峻岭之间,蓝田县公安局葛牌派出所的民警们,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以创新警务模式为抓手,用忠诚和担当在群山之间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平安画卷。

“我们辖区218平方公里,面积大、村落分散、山路崎岖,传统的警务模式难以完全适应山区特点。”葛牌派出所所长张栋辉介绍道。面对11个行政村、16000余名群众的安全期盼,这个扎根深山的派出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契机,探索出了一系列接地气、见实效的工作方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秦岭深处绽放出独特光彩。

“多维布防”: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向秦岭群峰,黄沙沟村的蜂农老陈就已经戴好红袖标,沿着熟悉的山路开始了一天的巡逻。“现在我们都是‘兼职警察’!”老陈笑着告诉记者,“既保护了自己的猪苓,也帮助了邻里乡亲。”

这一幕,是葛牌派出所推行“多维布防”机制的生动缩影。猪苓作为珍稀中药材,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但盗挖案件时有发生,给村民造成不小损失。为破解这一难题,派出所联合村委会、猪苓种植协会,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综合防范体系。

在人防方面,派出所根据村民作息特点,创新推出分片巡逻机制。养蜂人利用清晨巡山的习惯负责早间巡逻,送学家长在村口值守担任临时“哨兵”,种植户则在夜间轮班巡逻,形成了一张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

在物防方面,民警指导村民在地块周边拉设防护网、栽种带刺木柱,这些看似“土气”的办法,却筑起了实实在在的物理防线。“别小看这些‘土装备’,小偷想进来得费老大劲,动静一大,我们巡逻队马上就发现了。”种植户老张指着地头的防护网说。

在技防方面,派出所协调电信部门为偏远地块安装太阳能监控设备。这些“电子哨兵”不仅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还能通过智能报警系统将预警信息实时传送到村民手机。“现在睡觉都踏实了,手机一响就知道地里情况。”村民李大姐满意地说。

据统计,“多维布防”体系运行以来,辖区猪苓被盗案件实现零发生,预计每年可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切实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

“多元共治”: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在葛牌派出所的调解室里,一块普通的青石被郑重陈列,石面上“和谐”二字依稀可辨。这块被称为“和谐石”的青石,见证着老张和老胡两家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动人故事。

去年深秋,两家因猪苓种植地界纠纷,从口角相争发展到持械相对。原来,由于年代久远,原有的界桩早已不知所踪,加上当年猪苓价格看涨,双方都认为对方侵占了自家的土地。

“调解如同医病,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接到报警后,派出所立即启动“多元共治”机制,联合镇政府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猪苓协会共同调解。参与调解的民警回忆道:“那天我们到现场后,没有立即评判对错,而是先让双方把积压的怨气都发泄出来。”

联调组首先进行实地勘测,邀请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回忆最初的地界位置;司法所干部结合法律法规,以案说法,明晰法律责任;猪苓协会代表则细算经济账,对比纠纷持续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民警则以情感人,重温两家数十年的邻里温情。

“还记得老张家儿子考上大学时,老胡第一个送来贺礼;老胡家老人生病时,老张连夜帮忙送去医院。”民警这番话,让两个汉子的眼眶都湿润了。最终,在联调组的耐心调解下,两家同意在地头埋下“和谐石”,既明确界限,更象征和平。

“多元共治”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镇司法所所长评价说:“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矛盾化解效率,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长效机制,让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解决。”

“交所合一”:畅通山区“平安路”

“刘警官,帮我看看这行驶证到期了该怎么换?”“王警官,前面弯道有落石,得赶紧处理!”在葛牌镇蜿蜒的山路上,民警一身多职,既是治安管理员,又是交通疏导员,还是便民服务员。

面对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实际,葛牌派出所新推行“交所合一”警务模式,将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职能深度融合,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

在日常工作中,民警在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的同时,同步排查道路安全隐患。重点整治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及时设置警示标识、清理路面障碍物。一年来,共设置警示标识96处,清理路面障碍物53次,整改安全隐患27处,辖区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2%。

“以前觉得警察就知道罚款,现在他们耐心讲解事故案例,我们是真听进去了。”一位经常驾驶农用车的老农坦言。针对山区特有的交通问题,派出所采取“教育劝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人性化执法方式,在重要路段设置劝导点,通过“以案说法”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最让群众称道的是,派出所将交管业务前移到村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驾驶证换证、车辆年检预约、交通违法处理等业务。“现在办个驾驶证换证,走几步路到警务室就能预约,再也不用折腾到县城了,真是太方便了!”村民王大妈高兴地说。

据统计,“交所合一”实施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交管业务386件,提供咨询服务1200余次,为群众节约办事里程3万余公里。

旅游警务:护航红色热土“新发展”

葛牌镇夏季气候凉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为此,派出所创新旅游警务模式,全力保障游客安全。

在红色景区、网红打卡点、交通要道设置临时执勤点,增派警力开展巡逻值守,维护景区秩序和交通畅通。同时,通过景区广播、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游客普及防迷路、防溺水、防诈骗知识,提醒自驾游客注意山路驾驶安全。

“看到民警在景区巡逻,我们游玩时特别安心。”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说,“而且民警服务特别周到,不仅给我们指路,还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派出所还建立了与景区、民宿的联动机制,实时掌握游客流量,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针对夏季暴雨、山洪等自然灾害风险,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联合演练,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辖区旅游相关警情同比下降35%,实现了“安全、有序、文明”的旅游环境目标。当地一家民宿老板表示:“派出所的工作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警校共建:培育明天的“希望林”

葛牌派出所将青少年安全成长放在重要位置,打造“红色传承+法治浸润+实战护航”三位一体守护模式。民警定期走进校园,通过红色故事会、法治课堂、应急演练等形式,为孩子们撑起安全成长的蓝天。

在红色教育方面,民警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讲述红二十五军在葛牌的革命历史,让红色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在法治教育方面,针对校园欺凌、网络沉迷等问题,开展专题宣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在安全实战方面,联合学校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师生避险能力。

派出所还与学校共建“校园安全岗”,在上学、放学高峰期安排民警值守。针对山区留守儿童特点,民警担任“校外辅导员”,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我校连续五年保持安全零事故。”葛牌镇中心小学校长表示。

传承创新:续写为民“新篇章”

从“多维布防”到“多元共治”,从“交所合一”到旅游警务,葛牌派出所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山区警务工作的实际困难,更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民警经常来家里走访,有什么困难他们都热心帮忙。”村民老刘说,“有这样的派出所,我们很放心。”

数据显示,近年来葛牌辖区治安案件发案率连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派出所全体民警的辛勤付出和执着坚守。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群众满意。”葛牌派出所所长张栋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创新服务举措,努力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晨光微露时的山林巡逻,到深夜时分的调解现场;从校园里的法治课堂,到景区的执勤点位;从崎岖山路的交通疏导,到村民家里的贴心走访——葛牌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将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转化为守护平安的强大动力,在秦岭深处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篇章。

(记者 赵生杰 通讯员 张强)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