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1-21 22:23:38 来源: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落地生根,2025年11月21日,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以“从‘针锋相对’到‘暖心同行’”为主题,举办家长大课堂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学校家校共育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积极响应市教育局“教联体”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活动针对八年级家长展开,由政教处赵甜主任主持。

看见“冲突”背后——那不是叛逆,是呐喊
课程伊始,刘子歆老师便带领家长们穿透“叛逆”的表象,去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她强调青春期是生理与心理的“风暴期”,情绪中枢已异常活跃,所以,每一次“冲突”,可能都是孩子无声的呐喊,若把“叛逆”看作“成长”,把“顶嘴”视为“表达”,家长的心态便会从“迎战”转向“理解”。

在“对抗”中修行——共情为舟,边界为桨
刘老师强调爱需要共情,教育需要边界。家长需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设立清晰而温暖的边界,与孩子共同商讨,让他参与规则的制定,他会更愿意遵守。边界的存在,恰恰能给孩子带来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破解“学习”难题——从“催促”到“赋能”
孩子不爱学习、拖延磨蹭”是现场家长提问最多的痛点。刘老师给出了治标又治本的“药方”。比如拖延磨蹭,根源往往不在态度,而在能力与情绪。刘老师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分解目标法、“彩虹糖”法、创造学习“心流”、关注过程而非结果的方式赋能孩子,她强调家长的角色要从“监工”转变为“教练”。

景再现与体验——在感悟中成长
在景体验环节,家长通过角色互换,切身感受到语言与态度带给孩子的情感冲击。当沟通方式从“命令”转向“倾听”,从“指责”转为“理解”,现场的氛围也从“紧张对峙”渐变为“温暖流动”。这一过程,正是“解惑”行动在家校协同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联体”理念下情感教育与心理建设的有效尝试。

德副校长杜莉总结强调,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是一场关于爱与智慧的漫长修行。她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联体”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走深走实,构建“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育人共同体,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