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消化病院新成果登上国际知名期刊

2025-11-21 18:34:2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王莉)近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明鑫研究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张明真研究员团队合作的课题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杂志(IF 14.1)上发表了题为“Dendrobium Officinale-Derived Carbon Dots Nanozymes Alleviate Colitis by Orchestrating Intestinal Mucus-Epithelium-Immune Barriers”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类酶活性的碳点(DO-CDs),通过减少肠道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结肠杯状细胞增殖、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重构结肠免疫稳态,实现对结肠黏膜屏障、上皮屏障及免疫屏障的修复,进而显著抑制结肠炎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失调及肠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免疫抑制为目标,但在肠屏障修复方面效果有限。

碳点的微小粒径与表面丰富的官能团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其中,生物质来源的前体因其低毒性、富含杂原子及良好的生物相容而极具潜力,中草药中丰富多样的糖类、酸类、酚类化合物及糖苷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糠醛衍生物,随后进一步聚合形成芳香族结构并碳化形成碳核,是合成碳点的理想前体。

本研究以铁皮石斛为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类酶活性的碳点(DO-CDs),并通过自由基清除、炎症调节以及肠道屏障修复等机制,系统地评估了 DO-CDs 的治疗潜力,该研究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均进行了验证。在 DSS 引发的慢性结肠炎模型中,DO-CDs 有效地降低了 M1 型巨噬细胞的比例,抑制了树突状细胞的激活,恢复了 Th1/Treg 细胞的平衡,并下调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由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肠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加,促进了肠道机械屏障的修复。同时,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在上皮屏障上形成了保护性的黏液层,恢复了肠道的黏膜屏障。这些结果表明,DO-CDs 通过重塑黏膜-上皮-免疫屏障,减轻了结肠炎的进展,为天然产物衍生的 CD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为以中草药为前体的碳点作为炎症性肠病的多靶点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的发表代表着该院消化病院的科研成果在“肠道疾病炎症的有序调控及精准诊治”方面的重要突破。近年来,该院消化病院科研团队在于照祥院长的大力支持下,获批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中标多项科研项目,并通过与多个高校的基础研究团队开展医工交叉研究,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Bioact Mater(IF 20.3)、Adv Sci(IF 14.1)、Chem Eng J(IF 13.2)、J Nanobiotechnol(IF 12.6)、Nano Today(IF 10.9)、Acs Appl Mater Inter (IF 8.2)、Chin Med J(IF 7.3)等各领域顶级杂志,已申请专利5项,其中获批3项,为探索消化疾病领域的医工交叉及成果转化做出了积极尝试。

此次科研成果的发表,标志着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在消化疾病科研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医院科研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为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唐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