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读懂性格 让教学更有温度 —西安市浐灞第十九小学十一月教师读书分享

2025-11-21 15:27:1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日前,西安市浐灞第十九小学开展了教师读书分享活动。下面,请大家听听他们的阅读分享。

最近读了李海峰老师的《DISCover 自我探索》,越读越觉得这不仅是一本性格分析书,更像一套能直接落地的 “识人处世指南”。它把复旦大学高品质的 DISC 性格分析培训课,拆解成了一个个接地气的场景和方法,没有复杂理论,却能帮我们看清 “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底层逻辑”。

以前备课、上课,总习惯用 “统一标准” 要求所有人:希望大家都能快速跟上节奏,都能主动举手互动,都能严谨对待细节。可现实往往是:有的学生嫌铺垫太多,总着急问 “重点是什么、要做什么”;有的学生爱分享却难聚焦,思路总飘到课外;有的学生明明懂了却不吭声,被点名时还会紧张;有的学生总追着问 “为什么是这样”,非要抠透原理才肯罢休。那时只觉得是 “学生性格不同”,却没找到对应的引导方法,直到在书里看到 D、I、S、C 四种特质的解读,才突然明白:这些差异不是 “问题”,而是需要适配的 “特点”。

比如书中说 D 型人 “关注事、行动快”,对应到教学里,就是那些急着找目标的学生。后来我调整了课堂开场,先把 “本节课目标”“核心任务” 直接列出来,再展开讲解,发现这类学生的专注力明显提升,不再频繁打断课堂;对于 I 型 “关注人、行动快” 的学生,我会在小组讨论后特意留时间让他们分享思路,甚至让他们带头组织小活动,既能发挥他们的热情,也能让他们在互动中慢慢聚焦重点;而面对 S 型 “关注人、行动慢” 的学生,我不再催着他们 “快点回答”,而是多给几秒思考时间,提问时用 “你觉得这个点和之前学的哪部分有关” 这类引导式问题,慢慢帮他们建立表达自信;至于 C 型 “关注事、行动慢” 的学生,我会在讲解知识点时补充 “原理来源”“数据支撑”,比如讲数学公式时提一句推导逻辑,讲语文知识点时分享相关文献依据,他们追问的 “为什么” 少了,反而会主动带着思考参与课堂。

书里还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沟通的效果,由对方习惯接受什么方式决定。” 其实教学也是一种特殊的沟通,不是 “我想怎么教”,而是 “他们能怎么学”。以前总纠结 “为什么我讲得这么清楚,还是有人不懂”,现在才明白:不是讲得不够清楚,而是没用到他们能接受的 “语言”——D 型要 “直接的目标”,I 型要 “互动的氛围”,S 型要 “温和的引导”,C 型要 “严谨的逻辑”。找到这份 “适配性”,课堂上的 “矛盾” 少了很多,连之前不爱参与的学生,也慢慢愿意融入进来。

其实做教师这么多年,最怕的就是 “看不见差异”,把 “不同” 当成 “不足”。而《DISCover 自我探索》让我学会的,就是用 “性格视角” 看见差异、接纳差异,再用适配的方式引导差异 —— 不要求所有人变成 “同一种样子”,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慢慢找到学习的自信和乐趣。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好的教学,不是 “塑造统一的优秀”,而是 “让每个不同都能发光”。(陈悦)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