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1-13 12:16:34 来源:西安市浐灞第二中学
成长路上,我们总在和内心的两个 “小怪兽” 拉扯—— 一个鼓励我们勇敢尝试,一个却不断否定质疑。为了帮助同学们破解内心矛盾,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2025年11月3日,西安市浐灞第二中学特别邀请了家庭教育领域资深专家张青老师带来主题为 “和自己好好相处:成长中的内心对话” 的心理健康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同学们齐聚一堂,在张老师温暖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探索自我、接纳自我的心灵之旅。

读懂内心的 “拉锯战”
讲座一开始,张青老师就点出了大家普遍存在的内心矛盾:想主动交朋友,又怕被拒绝;想课堂举手发言,又担心说错被嘲笑;努力后没拿到理想成绩,一边自责 “不够好”,一边又有个微弱的声音在说 “你已经很棒了”。
老师分享了小明的故事:数学努力刷题的小明,期中考试只考了 70 分,瞬间被 “我真没用” 的负面声音淹没,却忽略了 “试卷很难,你已经攻克了难题” 的客观事实。如果你是小明,听到第一个‘批评的声音’时,会觉得委屈、难过,还是自责? 张老师的提问让现场陷入思考,不少同学举手分享:“会自责,觉得自己白费功夫” “会难过,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而当被问到 “为什么温柔的声音会那么微弱” 时,有同学说 “总觉得批评的话更真实”,也有同学坦言 “习惯了否定自己,不敢相信自己做得好”。这些真实的分享,让大家意识到:原来不是只有自己在和内心 “打架”,这份挣扎,其实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解锁与自己对话的 “温柔魔法”
为了帮大家化解内心的冲突,张青老师讲解了情绪 ABC 理论,让同学们明白:影响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

理解了认知的重要性后,张老师现场传授了三个 “温柔魔法”,教大家重构内心对话,把 “自我否定” 变成 “自我鼓励”:
1魔法一:停止 “贴标签”,换成 “具体描述”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贴负面标签,比如‘我很笨’ ‘我没人喜欢’ ‘我什么都做不好’,这些标签像枷锁一样,让我们越来越不自信。” 张老师举例说明如何把标签换成具体描述:
标签 “我很笨”
具体描述 “这道题我没听懂,或者没做对”;
标签 “我没人喜欢”
具体描述 “今天小组活动没人主动找我组队”;
标签 “我什么都做不好”
具体描述 “这次手工课我的作品没完成”。
具体描述只针对一件事,而标签会否定整个自己。如果当你把‘我很笨’改成‘这道题没听懂’,接下来要做的就不是自责,而是去问老师、找同学请教,解决问题就好。”

魔法二:给内心的 “批评家” 换个 “温柔语气”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严厉的批评家,它总在我们犯错时跳出来说“”你怎么又错了“” “你真让人失望”,但其实它的本意是想让我们变好,只是用错了方式。” 张老师笑着说,“下次这个‘批评家’再说话时,你可以在心里轻轻拍拍它的肩膀,说‘我知道你是想让我变好,但请你温柔一点’,然后换成‘温柔的朋友’的语气对自己说。
当 “批评家” 说 “你怎么总做不好,太让人失望了”→ 温柔语气:“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总结经验下次改进就好”。
PART.03魔法三:重新看见自己的闪光点:25 个 “缺点”,其实都是你的优势
讲座中段,张青老师抛出一个颠覆认知的观点:我们常说的“缺点”,换个角度看,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优势。她逐一解读 25 个被误解的 “缺点”,每一条都让同学们眼前一亮:
拖延 = 精细规划
你以为自己拖延?其实是在留出时间思考、优化,最终成果总能让人惊艳
敏感 = 高情商
容易受伤不是脆弱,而是能敏锐捕捉他人情绪,人际交往中更体贴、善解人意
固执 = 有原则:
不轻易妥协不是 “犟”,而是在随波逐流时坚守信念,有自己的底线和立场
内向 = 内心丰富
不善交际不是 “不合群”,而是更擅长独处,能在安静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慢热 = 真情实意
很难快速融入不是 “高冷”,而是懂得感情需要沉淀,成为你朋友的人都能信任你
社恐 = 深度思考者
不喜欢无意义社交不是 “胆小”,而是更倾向于和少数人建立深层次关系,思考问题更深入

随后,张老师教大家制作 “自我关怀卡片”,卡片分三栏,引导大家把当下的烦恼转化为自我鼓励:
第一栏 “我的小烦恼”:
写下最近最纠结的事,不用多,一句话就好(比如 “英语单词总记不住” “上台发言会紧张”)
第二栏 “我曾经的努力”:
回想为这件事做过的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写下来(比如 “我每天都背 10 个单词” “上次发言前我偷偷练了 3 遍”)
第三栏 “我想对自己说的温柔的话”:
用刚才学的 “温柔魔法”,写一句鼓励(比如 “单词记不住没关系,每天多复习一次,慢慢就记住了”“紧张很正常,能站上讲台就已经赢了”)


温柔成长,与自己同行:
一场讲座,种下自我接纳的种子
讲座接近尾声,张青老师带领全体同学一起宣誓,声音坚定而温暖:“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珍惜自己的努力,我愿意用温柔的话对待自己,我是自己永远的好朋友!”整齐的宣誓声回荡在现场,不少同学眼神里充满了力量 —— 那是接纳自我后,由内而发的自信。

这场讲座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可操作的方法,以及满溢的温柔与理解。它像一束光,照亮了同学们内心的挣扎,也让大家明白:成长不是要成为 “完美的别人”,而是要学会做 “完整的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珍惜自己的努力,用温柔的话对待每一个当下的自己。
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带着这场讲座中的 “温柔魔法”,在未来的日子里少点内耗、多点自信,与自己好好相处,勇敢奔赴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