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师者如雏菊 静守三十年春

2025-10-29 10:10:3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 文/图)在西安市碑林区东羊市小学的教学楼前,雏菊年年如期绽放。白色花瓣细碎而坚韧,像极了赵晓艳老师三十年教育生涯的注脚——不争不抢,却自有芬芳。从青丝到白发,她始终守在三尺讲台,把日子过成孩子眼里的春天。

1995年的夏天,赵晓艳攥着西安师范学校的毕业证走进东羊市小学。初登讲台的紧张犹在眼前——“第一次家长会,手心里的汗把发言稿都浸湿了。”是老校长那句“把孩子当自家娃就行”的叮咛,是杨老师塞来的那本写满经验的教学笔记,让这只“迷途的小船”找到了方向。

三十年倏忽而过。课本换了五版,黑板从水泥变成电子,她的鬓角也染上霜色,但每天清晨踏进校园的脚步依然急切——“怕晚了一分钟,错过孩子们追着问‘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的热闹。”

在赵晓艳看来,教育应当如雏菊生长——不必急着开花,先要把根扎稳。从数学、音乐到最终坚守二十四年的语文课堂,她始终相信:小学生的课堂不该是单向灌输,而是一起“种好奇”。

教《春天》时,她带着孩子们去操场触摸柳枝、捡拾花瓣。有个孩子突然说:“老师,我觉得春天是小鸟的叫声,像课文里的省略号,没完没了的。”这句充满诗意的发现,让她更加确信:孩子眼里的春天,比任何教材都生动。

担任大队辅导员时,她陪着怕生的小姑娘排练节目。“就当台下都是小雏菊,咱们给它们唱歌呢。”这句温柔的鼓励,让女孩在聚光灯下唱出了铜铃般的声音。下台后,孩子扑进她怀里:“老师,小雏菊好像在鼓掌呢。”

班主任工作的历练让赵晓艳懂得,教育需要“顺着孩子的性子来”。当她了解到迟到男孩是因为给生病的奶奶煮粥,当她在作文里读到内向女孩的心事,她开始重新思考管理的真谛。

班规悄然改变:“不许迟到”变成了“如果晚了,记得告诉老师原因,我们等你”;不爱说话的孩子会收到小纸条:“你的字写得真好看,能教老师怎么写吗”;调皮的男孩当上“纪律小管家”,眼里满是认真。她说:“最好的管理,是让每个孩子都觉得‘我在这个班里很重要’。”

如今作为语文教研组长,赵晓艳总是倾囊相授。看到年轻教师抱着教案发愁,她就会想起当年杨老师塞给她的那本笔记。

徒弟小刘第一次上公开课前紧张得半夜发消息,赵晓艳拉着她在空教室里磨了三遍课——从板书排版到如何蹲下来与孩子对视,甚至“这个问题要留给最不爱举手的那个孩子”这样的细节都标在教案上。当小刘捧回“教学新秀”证书时红着眼眶说“师傅,您比我还紧张”,赵晓艳只是笑着拍拍她的肩,一如当年。

三十年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用心: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开窗通风;在作业本上认真写下“这个比喻太妙了”;社团课上陪着孩子们涂涂画画,听他们叽叽喳喳地展示“全班福”。

荣誉证书摆满了办公桌——“碑林区教学能手”“西安市优秀班主任”“碑林区优秀共产党员”,但她最珍视的,是去年教师节收到的那张贺卡:“老师,您就像校门口的雏菊,看到您,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简简单单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教案本扉页上这十二个字虽已泛黄,却依然清晰。“就算有一天头发全白了,只要能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能听见他们说‘老师,我喜欢上您的课’,我就甘之如饴。”蹲在雏菊花丛边的赵晓艳笑着说。风里飘着早读声,那些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三十年春天的故事。

在东羊市小学的校园里,这株“雏菊”依然静静绽放,用她的方式,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春天。

责任编辑:唐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