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0-24 16:10:18 来源:西咸黄冈学校

当一所K12学校承载着5000余名学生的成长期待,“如何管理”往往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为揭秘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自主中全面发展,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老师受邀走进黄冈校园访谈间,与总校长唐才畏展开深入对话。这场访谈中,唐校长围绕“管理与育人的区别”“日常办学特色”“教育理想与目标”等核心话题,展现了一所学校以“孩子为核心”的教育实践,传递出“立当下之德,树未来之人”的教育温度。

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芝麻老师从大型K12学校管理、管理与育人差异、学生日常与办学特色、教育目标与理想四个维度出发,对话唐校长学校办学管理实践。接下来让大家走进他们的对话现场,一起聆听他们关于教育理念的碰撞!

芝麻老师:唐校长您好!今天非常荣幸能来到黄冈泾河学校。我第一个感受就是 “大”——不只是校园面积大,学校的格局和心胸也大。您之前提到,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600多位老师。这么大的一所学校,您一个人是怎么管理的呢?
唐校长:非常感谢芝麻老师今天来到黄冈泾河学校。您的到来,也让我再次回想起教育最纯真的本真,重拾童心未泯的状态。对一所学校来说,管理的核心不是 “管”,而是 “用心守护孩子”。我们要把孩子纯粹的童心放在首位,围绕 “让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去开展工作。与其说 “管理学校”,不如说 “陪伴孩子通过教育实现成长”,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知幸福与快乐。我个人在管理中做的最多的,就是搭建环境——包括身心成长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通过环境的引导与塑造,让孩子主动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芝麻老师:听您这么说,我突然想到了东非动物大迁徙。在大家印象里,学校其实有两种状态:一种像动物园,动物们被关在笼子里;但您描述的学校,更像自然保护区——孩子们能保持原生状态,迸发出最原始的潜能。这是不是意味着,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体验到的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理”,老师们在“理” 上花的功夫更多?
唐校长:您这个比喻特别贴切,事实确实是这样。我对“管理” 两个字的理解是“理人管事”。“理人”就是多和孩子、老师沟通交流,“管事”则是围绕育人目标落实具体工作。
我们学校一直坚守“立当下的德,树未来的人”——看似在做当下的教育,实则是为民族、为国家培养能撑起未来 20 年、30 年脊梁的新人。具体到教学上,我们所有学科都不只是“教知识”,更注重“育认知”。比如地理学科,我们会通过培养孩子的“地理实践力”,让他们理解“人地协调”的重要性——10年、20年后他们成为企业家或地方官员,也会记得“可持续发展”,避免短视行为,这种思维要在孩子最单纯的时期,刻进他们的骨子里、基因里。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我们始终立足“育人”视角,把知识融入育人理念——这样的知识才是灵活的、有未来价值的。只有把“人的成长”放在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的传授、研讨、推理才能上升到更高层次。
芝麻老师:还有个细节让我很感兴趣——您说自己一年要工作 330 多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但即便如此,您能分给每个孩子的时间肯定很有限。而且孩子们来自天南海北,我特别想知道:他们在黄冈泾河学校的一天是怎样的?这所大学校的生活,和其他学校比有什么特点?
唐校长:这所学校能良性运转,靠的不是我一个人。一所优秀的学校,首先,要有清晰的理念——明确“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理念是“让每个孩子站在聚光灯下、站在舞台中央”,只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的自驱力和潜力才能被激发出来。其次,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老师。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刻进骨子里,让他们成为孩子的“校长”、导师和引路人。对我而言,能为老师提供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搭建成长的舞台,就足够了。再者,优质学校离不开课程改革——“课程领导力是学校最大的领导力”,我们从不说“校长领导力”,而是强调“教学领导力上升到课程领导力”。比如今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课程博览会”,课程体系非常丰富,能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领域。学校还建了100多个功能部室,和30多所高校合作。
选修课更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充分展示特长。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推行“八维课堂”,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与基础特征,同时明确“老师为主导”。我常跟老师说:“当演员容易,当导演难,但老师不能做课堂的主演,要做导演。” 我们的课堂以“情境为媒介、问题为导向、探究为手段、情感为纽带、思维为核心、价值为灵魂”,就是为了让孩子的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最后,优质学校需要优质的教师团队。我们每年在教师培养上花很大功夫,核心是 “改变理念认知”—— 认知到位了,老师才会自主、自发地提升自己。我们在教研活动上倡导 “百家争鸣”,在课堂教学上追求 “百花争艳”,在学生成长上实现 “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的 “三百方针”。
芝麻老师:听您讲完,我真觉得能在西咸黄冈学校学习特别幸福。今天我接触的老师不多,但感受很深:比如教孩子合唱的是英语老师,她不仅有很强的课程建构能力,还特别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很快乐,就像您说的 “导演” 一样,既引导又让孩子充分释放,老师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有这么好的团队,再加上您的理念,我最后想问:黄冈泾河学校最终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您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
唐校长:我们的教育目标其实是很朴素的理念,总结起来就是 “尊重每一个孩子、重视每一个孩子、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优势与潜能”。比如有的孩子在艺术上有潜力、有兴趣,我们绝不会因为“文化课成绩” 或传统认知里的“分数”,去扼杀他的艺术潜能。学校专门设了“艺术一条街”,这里很自由——我的梦想是让学校成为“浪漫之都、艺术之都”。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艺术一条街”会有自由表演,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发挥天赋,释放元认知。这是我认为教育者的第一大责任。第二大责任是明确 “为谁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落实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 “面向未来的人”。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创新的核心是 “实践”。比如假期作业,我们从不让孩子只做书面作业,而是引导他们借助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参与实践:过年时孩子回到农村,可以拍“我为家乡代言” 的小视频,介绍家乡的特色、特产;如果父母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孩子可以走进研发厂房,和小组合作(甚至借助工程师的指导),写一份“新能源汽车当下与未来发展” 的研究报告——哪怕是小学生,也能参与这类研究。还有我们老师做的省级、国家级课题,都会让学生以“课题参与人”的身份加入,因为课题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这所学校,“教” 与 “学”是相互成就的过程。我们从不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教育不是扼杀,是尊重,是挖掘,是培养。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在这里的幸福指数很高,而这份幸福,就是我为未来奋斗的动力。
访谈尾声,芝麻老师与唐校长相互致谢,唐校长表示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认可,更坚定了其投身教育的信心,凸显了教育事业的社会价值与共同责任。

这场聚焦“孩子成长”的对话,让“育人优先于管理”的教育初心愈发清晰。从办学特色的细致分享到教育理想的真挚传递,唐校长的每一句阐述,都在印证 “以孩子为核心” 不是抽象理念,而是融入课堂、活动与日常关怀的具体实践。当“立当下之德,树未来之人”的温度持续浸润校园,大家有理由相信,西咸黄冈学校继续守护每一份成长期待,让孩子们在快乐与自主中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