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0-20 15:09:1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痰里的血越咳越多,晚上不敢躺,怕一睡就醒不过来。”56岁的冯阿姨回忆起入院前的日子,仍难掩后怕。32年支气管扩张病史没打倒她,可这次突发咯血,却让她直面死神威胁。
3天前,冯阿姨晨起咳痰见血丝,没成想很快发展成大口咯血。家人将冯阿姨紧急送往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后,介入血管科于黎明主任团队接诊后,立即启动介入导管室。术前CTA检查显示其支气管动脉严重迂曲扩张,术中更发现支气管动脉-静脉瘘——这正是咯血的“元凶”。
但提起传统的手术方式,于黎明主任描述,以前做这种手术,更像“凭着感觉找血管”:医生要先把导管送进胸主动脉,再靠实时透视画面,一点点调整导管和导丝的位置,努力把导管精准“送”进目标支气管动脉 —— 这个找对血管、送准导管的过程,在医学上叫“超选”。可支气管动脉本身走形复杂,加上冯阿姨的血管已经迂曲扩张,这种“盲探”式操作特别难 —— 超选失败率超过50%,可能误栓脊髓动脉致瘫痪,大血管撕裂出现夹层,还需约2小时以上手术时间,医患暴露在X射线中更久,造影剂用量大,对虚弱的冯阿姨无疑是双重打击。
“能不能少遭点罪?”冯阿姨家属的恳求,让介入血管科、介入导管室医技护团队决定启用新技术。

术前CTA与术中DSA影像精准配准,3D Fusion技术让迂曲血管立体呈现,Overlay技术将血管走形叠加在实时画面上——原本“盲探”的出血点,瞬间“一眼锁定”。微导管在导航引导下快速且精准到达靶血管,快速注入栓塞剂顺利止血。在医技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从入院到止血结束,全程仅用 45 分钟,较传统手术缩短近2小时。

术后,冯阿姨没有出现射线剂量过量、造影剂损伤、脊髓动脉误栓、大血管撕裂等风险。更让冯阿姨安心的是,因为手术中少用了些导管、导丝之类的耗材,这次的费用比传统手术降低了约 20%。“本来还怕又花钱又遭罪,没想到这么省心。”康复后,冯阿姨总跟人说,好技术就是帮患者少受些苦。
这场手术,不仅是从“经验盲探”到“数字精准”的技术变革,更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温度。当3D导航遇上仁心,便为咯血患者撑起生命保护伞,让与死神的竞速,终迎温暖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