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0-14 22:03:3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为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10 月 13 日上午,西安市灞桥区庆华小学洪庆分校的课堂里格外热闹 —— 四年级一班杜一诺同学的爸爸带着满满的 “中医干货” 走进教室,以 “探秘中医智慧” 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中医药科普盛宴,让孩子们在亲手触摸、亲身实践中,沉浸式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 “健康日常” 破题,让知识贴近生活
课堂开篇,家长讲师没有急于讲解深奥的中医理论,而是以 “我们怎样才算健康?” 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思考,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他用通俗直白的语言,结合“每天早上精力充沛不犯困”“晚上躺下能快速睡着”“遇到小事不急躁、情绪稳定” 等孩子们熟悉的日常场景,清晰解读 “健康的标准”,帮大家建立起具象化的健康认知;随后,又围绕感冒、肠胃不适等常见儿童疾病,细致分析“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外感邪气”等产生原因,引导孩子们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守护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

解锁 “针灸奥秘”,在实操中点燃兴趣
课堂进入最受期待的 “中医‘针’的奥秘” 环节。讲师从“砭石 —— 古代的‘针灸工具’”讲起,沿着历史脉络梳理至现代银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了解针灸文化的千年发展历程;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毫针、梅花针等真实针具,配合人体模型,讲解每种针具的特点与适用场景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最令人兴奋的是 “实操体验” 环节。家长讲师拿出针灸练习模型,手把手教孩子们握针姿势,再示范简单的进针手法。孩子们纷纷围上前,小手上捏着练习针,跟着老师的动作认真模仿,课堂里满是专注与欢乐,中医的 “神秘感” 在亲手实践中渐渐转化为浓厚的探索兴趣。


解读 “中医智慧”,让理论变得 “看得见”
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家长讲师又带领大家走进中医治疗的 “知识世界”。他用“感冒了喝生姜红糖水发汗”“肠胃不适用温和疗法调理”等生活化案例,通俗解读 “汗、吐、下、和、温” 五种中医治疗方法,原本抽象的专业术语,瞬间变得 “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讲到中医 “四诊法” 时,他更是现场 “开课”:教孩子们观察同桌的舌苔颜色(“舌苔白白的可能有点湿气”)、听小伙伴的说话声音(“声音洪亮说明精力足”),还模仿中医 “切脉” 的动作,让孩子们轻轻触摸自己的手腕感受脉搏跳动,在互动中轻松掌握 “望、闻、问、切” 的基本逻辑。

触摸 “百味药材”,感受自然的 “疗愈力”
活动尾声,家长讲师带来的 “药材宝箱” 彻底点燃了课堂氛围。他从箱子里依次取出当归、枸杞、陈皮等植物药材,蝉蜕、海马等动物药材,以及石膏、滑石等矿石药材,一一摆放在桌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拢过来,有的轻轻拿起枸杞观察它的形状,有的凑近陈皮闻它的清香,还有的小心触摸蝉蜕的纹理,不时发出 “原来海马还能当药材!”“陈皮是橘子皮做的呀!” 的惊叹。家长讲师则结合每种药材,讲述背后的药用故事:“当归能帮妈妈调理身体,枸杞泡水能明目”,让孩子们在触摸与聆听中,真切感受到 “大自然里藏着治病救人的宝贝”,也对中医药多了一份敬畏与热爱。

此次 “家长好课堂”,不仅让孩子们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庆华小学洪庆分校将继续深耕 “家长进课堂” 平台,邀请更多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化身 “校外导师”,把多元的知识、鲜活的体验带入课堂,为孩子们搭建起开阔视野、全面成长的 “第二课堂”,助力每一位少年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汲取成长力量。(苏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