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0-09 20:44:5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崔艳妮)“他的骨盆就像一个摔碎的陶瓷碗,内部正在疯狂出血。”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的抢救室里,一场与死神的惊心动魄较量正在上演,急诊科的医护团队全力以赴,试图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
生死时速 救援序幕拉开
9月的一个傍晚,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院区的宁静。一名因电动车与卡车严重碰撞的患者被紧急送至医院。此时,患者意识模糊、面色惨白、全身冷汗,血压持续下降,生命危在旦夕,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
“是致死性骨盆骨折!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曹冬雪医师的声音,如同战斗的号角,拉开了这场生死救援的序幕。
绿色通道全开 多学科协同作战
该院急诊科与骨科团队迅速响应,在3分钟内完成集结,两条救命战线同步推进。生命维持护士团队行动迅速,在1分钟内为患者建立了三条静脉通路,液体与血液制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患者体内,为稳定生命体征争取时间。
出血控制方面,骨科刘邦定副主任医师与急诊科郭敏锋副主任医师密切配合,迅速为患者实施了专业的骨盆固定带固定术。“这就像给即将坍塌的房子加上临时支撑,”刘邦定形象地解释道,“能有效减少骨折端移动,为破裂血管争取宝贵的止血时间。”
奇迹在分秒间逐渐显现。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监护仪上原本几乎平坦的血压曲线开始出现微小波动,随后波动逐渐增大。“血压50/30… 60/40… 80/50…”护士的报数声越来越有力。当血压稳定在90/60 mmHg时,抢救室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患者终于挺过了最危险的阶段。
成功关键 环环相扣显实力
这场救援的成功,源于一系列关键决策和高效执行。从多学科团队3分钟完成集结,到5分钟完成骨盆固定带放置;从15分钟完成配血并开始输血,再到38分钟实现生命体征初步稳定,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不容有失。
“很多人以为医疗奇迹靠运气,”曹冬雪感慨道,“但实际上,它来自无数次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来自每个环节的完美衔接。”
接力守护 多学科无缝衔接
当患者被安全转运至ICU时,这场极限救援暂告段落,但守护并未结束。骨盆是人体最坚固的结构之一,可一旦遭遇巨大外力,就可能变成危险的“内出血炸弹”。骨折后的每秒钟都在失血,这台无形的“血液收割机”在大口大口地吞噬患者的生命。
“骨盆骨折的救治就像一场接力赛,”刘邦定副主任医师比喻道,“急诊科跑了第一棒,骨科接了第二棒,现在是ICU的第三棒。每一棒都不能掉棒。”
体系胜利 多学科协作铸就生命防线
这场38分钟的极限救援,是该院严重创伤救治体系高效运转的最好证明。“这是急诊科、骨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的紧密协作,是环环相扣的结果。”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医护人员没有超能力,有的只是专业的判断、娴熟的技术和对生命的敬畏——而这,恰恰是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