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10-08 09:00:49 来源:群众新闻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10月8日,寒露,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从仲秋之白露到季秋之寒露,短短一个月时间,秋已深、天愈凉、露更重。
在这寒意渐浓的时节,漫步在西安的街头巷尾,缀满金蕊的桂花树迎风而立,经过几场秋雨后,依然氤氲着沁人心脾的甜香。
人们赏桂、咏桂,赞其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的特质;人们食桂、用桂,以其寄托对美好、高洁与祥瑞的追求。从文人墨客笔下“桂子月中落”“绿叶垂芳根”的独特情思,到精美器物上凝结着桂元素的匠心巧艺,再到现代餐桌上绵密的小米桂花糕、醇厚的黄桂稠酒,桂花以其清雅之姿与馥郁之息,始终流淌在人们的记忆里。
自是花中第一流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植物,位列我国传统十大名花。
据史料记载,桂花在我国的栽培利用历史长达2500多年。唐宋以来,桂花栽培盛行。柳宗元、白居易等文人雅士都对桂花引种栽培有着浓厚的兴趣,作诗吟咏桂花更是蔚然成风。
唐代宋之问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勾勒桂花的仙气逸韵,李白以“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展现其清雅风骨,宋代朱熹以“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描绘其鲜活模样,辛弃疾以“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赞颂其沁人芬芳……这些诗句将桂花的美定格,投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
桂花清影,亦为丹青妙手所钟情。
10月4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汉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大庆。自2017年起,他每年都会在桂香满溢的中秋节前后,提笔绘制以桂花为主题的国画。见到李大庆时,他的新一幅金桂图已初现雏形。
“桂花树更是汉中的‘市树’,是汉中历史文化和人文生态的重要体现,我想用绘画来阐释它,推广这一城市名片。”谈及创作初衷,李大庆眼中满是深情。
在传统中国画里,桂花往往只是作为点缀出现,然而李大庆让其成为画面的绝对的主角。
在《金粟流芳》这幅作品中,墨色晕染的枝干遒劲却不张扬,桂叶肆意舒展,叶缘的肌理、叶背的浅淡都被精心晕染;而那“花开万点黄”的景致,更是经过了细细勾勒,缀在层层叠叠的叶片间,仿佛下一秒便有细小的花瓣随风轻颤。画作左侧还题写了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咏桂花词。
“我想通过这幅画传达出桂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吉祥象征,更代表着一种在清冷秋日中依然蓬勃的生命力,一种低调内敛、暗香浮动的品格。”李大庆说。
蟾宫折桂上青云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月份。桂花与月亮很早便被联系在一起,因此“桂魄”“桂轮”“桂窟”等都成为月亮的代称,“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家喻户晓。
在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月中蟾蜍,皆为深入人心的经典意象。这些传说相互交织,使得桂树、嫦娥、玉兔、蟾蜍等逐渐凝聚成月宫图景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元素,共同构建出古人对“天上宫阙”的想象。
如今,人们可以在古代铜镜上看到这些元素的生动呈现,如收藏于西安博物院的月宫婵娟镜、渭南市博物馆的云龙纹双鹊月宫镜、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双鸾月宫纹菱花镜、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双鹊衔授月宫盘龙镜等。
因“桂”与“贵”同音,植桂还象征着“得桂即能显贵”的美好寓意。科举及第的难度,堪比登上月宫攀折桂枝那般艰难。而且,科举考试通常在秋季举行,恰逢桂花盛开时,所以当时人们便以“折桂”“攀桂”等说法来比喻夺冠登科、金榜题名。
10月3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内人流如潮,院中栽植的桂花树芳香四溢,引得游人频频驻足细嗅。
“西安碑林博物馆始建于北宋,是在孔庙的古建筑群上扩建的。在古代,学子们都会在科考之前,结伴来孔庙祭拜孔子,还会折下桂枝,以求自己可以高中进士。所以,当我们到全国各地的孔庙参观时,都会看到桂树。”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韩雪告诉记者。
来到第六展室,这里陈列了宋、元、明、清士人书写的诗文作品。其中,《折桂》由明嘉靖年间举人左思明所书,阳刻“折桂”,阴刻“进士”。韩雪介绍,该碑刻画细致,楷书浑厚饱满,笔锋藏露结合,墨色枯润交错,自然的飞白还为其增添了几分飘逸之韵。
唇齿清甜解百忧
勤劳的人们摘下一朵朵小巧金黄的桂花,或盐渍糖腌,或酿蜜封存,再将这缕缕幽香巧妙地融入于各种美味之中,酿造出别样的甜蜜风味。
西安黄桂稠酒以糯米为基,桂花为魂,乳白的酒液中浮着点点金黄,入口酸甜绵柔,酒精度不足1%,老少皆宜,是陕西八大名贵特产之一。
在陕西人的心中,没有一杯稠酒化不开的疙瘩!每到过年时,大人会烫一壶稠酒,孩子们举杯学饮,米香与桂花香缠绕齿颊,酸中带甜的酒液滑入喉间,暖了寒冬,也勾起了食欲。即便就着凉菜,一杯稠酒下肚,浑身都透着暖意。
10月3日,刚在西安饭庄享用完美食的十岁小游客潇潇,来到隔壁的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参观。记者见到她时,她正饶有兴致地把玩着一只仿古酒樽道具,并将其轻轻置于互动屏幕上一旋,聚精会神地观看起一段关于古代酒礼文化的视频。
当被问及中午的陕菜大餐最难忘的味道时,潇潇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那个甜甜的、香香的稠酒真好喝,像饮料一样!还有葫芦鸡、黄桂柿子饼也很好吃。”
黄桂柿子饼是陕西风味小吃宴的一员,以临潼特产火晶柿子搭配面粉、糖、桂花等制成,成品色泽金黄、香甜绵软。如今,这款小吃已遍布陕西各大景点与街巷。在西安回民街,老徐家、伊古斋等铺子的黄桂柿子饼在油锅里嗞嗞作响,香气诱人;而临潼的骊山脚下,游客在采摘观光中体验从鲜果到美食的完整风味旅程。
离开博物馆时,记者又遇见一位刚从西安饭庄用完餐的中年食客。他手中拎着一桶在饭间未喝完的黄桂稠酒,笑着向记者扬了扬,将那一份唇齿间的清甜与满足,带向了家的方向。(群众新闻记者 孙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