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宁陕县:“三权分置”为林业经济赋新能

2025-09-29 15:22:5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金秋时节,安康市宁陕县青山绿水间一派繁忙景象:城关镇寨沟村漆树沟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里,工人们正抢抓时令开展桶装栽培天麻覆膜过冬等综合科管和科学配比腐殖土与菌材构建微生态系统培育菌桶生产作业;宁陕县蜂情谷市级航母园区林下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一排排蜂箱,成群结队的蜜蜂在与秋景撒欢,蜂农穿梭在蜂场中,绘就出一幅甜蜜事业的小康蓝图;四亩地镇桃园梁林麝养殖技术培训基地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互动交流、氛围热烈……这是该县以“三权分置”赋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宁陕县坚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事关民生、林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围绕“生态好、旅游强、林业兴、乡村美、百姓富”县域经济发展蓝图,统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三权分置”落地,持续提升森林生态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打造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清晨,茂密林间不时透入阳光,星星点点洒在地上。陈廷楚带着工人们,在林地里察看天麻长势情况,这里是他流转农户林云林260亩林地经营权建设的漆树沟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

“林地需要适度规模经营。宁陕许多林区位于中山丘壑,农户承包林地细碎现象十分普遍,大多小而散,收益周期较长,不少林农一盘算,不如外出打工或开个小吃店,一度导致林地再利用率不高,部分宝贵的资源处于‘沉睡’状态”。宁陕县农业林业和水利局党委委员、上坝河林场场长王友洲介绍。

如何有效利用好林地资源,提高林农收益,助力林业经营主体扩规模提效益?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全县林地面积5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6.24%,居全国首位,其中集体林地面积306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57.7%,农民人均面积达50余亩。集体林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绿色生态基底的重要角色,发挥着林产品供给和富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宁陕县2007年被确定为全省十个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将306万亩集体林地落实到户,颁发林权证1.73万本,实现了“山有主、林有权”。2015年,宁陕县被列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之一,健全了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财政扶持制度,建立了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全力推进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建设。2018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陕西省率先实现了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贷款直通车、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公益林管理经营机制等一系列创新突破。2024年9月23日,陕西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宁陕被确定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县。围绕新时代林改“六问”,结合县域实情精准把脉,印发《宁陕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宁陕县集体林地收益权量化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6项改革任务,17项具体改革举措,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2025年9月16日,宁陕县颁发了陕西省首本集体林地经营权证,同日还发放了全省首本集体林地收益权证。

十八年来,宁陕县从林改试点先锋到“三权分置”典范,先后荣获“全国林改百强县”“全国集体林改先进集体”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目前,该县基本形成权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力的集体林权制度,有效激活林地经营和资产变现能力,拓宽了林业经济发展路径,逐步实现生态美、林业兴、产业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统筹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与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三权分置”,更大限度发挥了宁陕林业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是促进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拓展林农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陕西绿都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足“绿都宁陕、秦岭之心”森林生态资源禀赋和“动植物基因库”“天然药谷”美誉的林下资源优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单位长期合作,建设核桃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板栗标准化示范园区、林下猪苓等中药材种植基地1500余亩。利用板栗修剪下来的枝梢与微生菌培育出珍稀食用菌栗蘑,又名“长生菇”,配套建设了微生菌培育、菌料生产、产品加工生产线,年栽培规模达到20万袋,注册“陕秦长生”商标。带动300多户农户就近务工和发展林业产业增收致富。2020年公司被认定为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生产的栗蘑于2021年在上海“森交会”获得优质产品奖。产品远销四川、上海、西安等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2025年,该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在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漆树沟、旬阳坝村火地塘、八亩村栗扎坪建设3个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规划面积1500亩,建成后年综合产值超亿元,可带动500余户群众增收。目前,一期项目已投资3500万元,公司依托“宁陕天麻”“宁陕猪苓”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品牌优势,实施良种选育、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探索优化“森林抚育+中药材集约化模式、绿色高效桶栽模式、生态循环轮作模式”三种林下中药材提质增效栽培模式,示范推广种植面积500亩。该公司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种植天麻“种一地、换一地、歇三年”难题,还确保“宁陕天麻”种源纯正、高产高质。探索出了“种药不毁林、采收不伤地、效益翻几倍”的良性生态循环产业实践样本。该公司也是取得全省首本集体林地经营权不动产登记证的企业。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重要载体。实施“三权分置”改革,宁陕县已从分散化、碎片化的初级发展阶段,阔步迈入集约化、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宁陕县绿康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从事中蜂繁殖技术研究及蜂蜜产品研发、中药材种植、产品收购深加工销售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流转林(耕)地600余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中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处,年选育良种蜂群3000余箱,产优质成熟蜜25吨;发展林下猪苓、天麻等中药材300余亩。公司长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宁陕县中蜂产业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安康富硒蜂产品专家工作站等,建成蜂蜜检测设备及化验室、蜂蜜精深加工生产线,年收购及加工蜂蜜80余吨。研发出蜂蜜系列产品16项,申请专利12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注册了“蜂情谷”“疯婆娘”商标,生产的“蜂情谷蜂蜜”已纳入全国特质农产品目录。先后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市级航母园区”。公司负责人周世红2022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该公司已构建了“林下种养+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文旅研学+精品民宿+技术服务”的复合经营模式,年综合产值达1200万元。同时带动500余户群众发展蜂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权分置”,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集群式发展。以林地资源为核心纽带,通过产业间的深度关联、企业间的高效协作,打破传统林下产业 “单打独斗” 的局限,构建了完整产业链、释放生态经济双重价值的关键路径。

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累计流转林地1500余亩,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以林麝养殖繁育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3个。建成标准化林麝养殖圈舍1000间2万平方米、半散养区面积5万平方米、生产管理用房面积2000平方米,种植林麝饲草料500余亩。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联合建立了安康市林麝专家工作站、安康市林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批获得陕西省“三区”科技人才受援单位,已建成细菌、病毒实验室各1个,配备实验检测设备20余台(套),林麝产业规模居安康市首位。先后认定为“安康市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被国家林草局发改司评定为“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目前,该公司林麝存栏630只,年产仔麝230只以上、麝香3公斤,年综合产值超1000万元。

“我公司还与宁陕县祥之河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在四亩地镇规划流转林(耕)地面积2万亩,总投资8000万元,打造‘五区一场一集群’(即:200亩猕猴桃园区;500亩中药材产业园区;700亩鲜食玉米生产区;600亩稻鱼共生产业园区;5500平方米农林产品加工、储存、冷链区;200头肉牛养殖场;天华山民宿集群)农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目前已完工85%,年底建成后,预计年综合产值3000万元。”宁陕荣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庚信心满满地说道。

据悉,宁陕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禀赋,坚持把林业经济作为重点优势产业来抓,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从“靠林吃林难”到“营林增收易”的收入变革,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林农提供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多重收入渠道。开发了核桃油、板栗汁、中蜂百花蜜、天麻蜂蜜口服液、天麻固体饮料和猪苓、淫羊藿饮片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打造了“陕柠”“有拾栗”“秦智”“蜂情谷”“农牡”“陕秦长生”“科缘登科”等16个农林品牌商标。创建了筒车湾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秦岭峡谷乐园、子午梅苑、渔湾逸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上坝河、悠然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大蒿沟山地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康旅产品。先后荣膺“陕西省森林城市”“陕西省旅游强县”“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十大先进县”等称号。宁陕县“点绿成金、当好践行‘两山’理论排头兵”和广货街“‘冷’资源变身‘热’经济”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目前,宁陕县发展特色经济林37.8万亩,林下经济面积18万亩(其中林药6万亩),林下养殖中蜂超5箱,林业综合产值超21亿元,林业经济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讯员 邓安军)

责任编辑: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