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9-28 15:23:1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毛妮妮)青砖黛瓦环绕的高王寺村“吃亏园”,一座郑士范纪念碑静静矗立。这里纪念的清代乡贤郑士范,是道光二年陕甘乡试解元,曾仕宦贵州清溪、贵筑等州县,以“实心实政”推行轻赋、惩贪腐,更设书院促团结,归乡后课子授徒,倡导“学吃亏”之论,因廉政与实绩祀名宦、表乡贤。9月24日下午,城关镇财政所联合村“两委”在此开展主题活动,以“现场感悟、精准学习、务实行动、总结升华”四步,从郑士范精神中汲取养分,为财政工作校准方向、注入动能。
“郑士范‘清贵平安’的为官之道,核心在‘清’,这和财政工作‘廉洁用权’的底线完全契合。”村支书冯明辉以郑士范事迹为引,从其躬亲听讼、惩贪腐,到用盐商“帮公银”设书院膏火、调停回汉矛盾,将“崇实致用”的关学精神与财政职责相连——当年郑士范“为官利人非以利己”,如今财政人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本质都是“不谋私利、唯念民生”。众人围着复刻的“书院膏火”记载交流,纷纷表示要以郑士范为镜,把“清”的底色刻进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惠民落实等每一项财政工作中。
主题学习环节,辛所长将郑士范精神与财政实务精准对接:“学他‘务实不务虚’,就要把惠农政策算细、项目资金管严、民生补贴发准。”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感悟,一致认为要学郑士范“听讼必躬亲”的细致,带着耐心核对每一笔村级财务明细;学他“设膏火促民生”的巧思,用活财政资金助力乡村产业;村“两委”也表态,将配合财政所把“崇实”精神转化为政策落地的实效,让财政服务更贴基层需求。
行动是精神落地的关键。财政所工作人员现场设立“财政服务岗”,一边给村民递上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政策宣传页,解答村级事务经费使用疑问;一边清扫“吃亏园”道路、擦拭记载郑士范事迹的碑亭,向村民宣讲其“为官不挣钱反赔钱”的故事。既解决了村民在财政政策上的“急难愁盼”,也让“吃亏”精神中“务实为民”的内核,与财政工作“服务基层”的职能深度融合。
活动尾声时,辛所长明确要把郑士范“清”“实”“公”的精神,融入财政工作长效机制。此次“吃亏园”之行,财政所工作人员不仅读懂了先辈“学吃亏”的本质——是守好公共利益的本分,更是对百姓信任的担当;更找准了工作标尺,要以“清”筑牢廉政底线,用“实”提升财政效能,凭“公”服务乡村振兴,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成为惠及民生、助推发展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