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铜川: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赋能数字铜川建设

2025-09-26 16:32:3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9月23日,铜川市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铜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局局长白永琦以“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赋能数字铜川建设”为主题进行发布,铜川市数据中心副主任赵更虎,铜川市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剑锋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0926163302090-54-d3060.jpg_scale.jpg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数据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数据工作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坚持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协同化统筹工作机制,持续激活数据价值,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坚持“三张清单”推进,稳固数字经济“基本盘”

一是聚焦重点企业清单,全力培强市场主体。市数据局坚持把摸家底、理思路、抓关键作为重点。全面调研摸排,逐企业项目甄别入表,建立全市重点企业名录,加强月调度、季研判,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包抓机制,定期举办政企学研交流座谈会,组建铜川市区域大数据产业协会,坚持常态化走访调研、交互信息、协调反馈,精准发力帮助企业解难题、疏堵点、拓思路。2025年上半年,铜川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增速18.8%;规上企业产值(营收)11.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05%。全市新增数字经济主体193户,同比增长138.27%。目前全市共有数字经济领域规模以上企业31户,高新技术企业5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10户,较2024年分别增加12%、20%、25%。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清单,全力做强产业支撑。市数据局编制《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及产业培育投资地图》,细分产业链组成内容、重点企业、应用市场,持续强化区县(园区)发展定位宏观指引。建立重点项目、招引项目、储备项目三个基础库,完善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四个一批”动态管理机制。2025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上半年完成投资12.04亿元,开工率80.56%。全市5个数字经济类园区产值(营收)实现23.48亿元。冀东建材产业数智化“零员工”能力提升等6个项目获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占全省年度该项资金扶持的16.67%,中信宜君县智慧农业项目、铜川市益民农业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等项目先后建成投入应用。

三是聚焦重点场景清单,全力打造实数融合场景。市数据局持续加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一业一策”引导,推动光电子集成电路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做好数据标注、算力应用等产业发展。日月芯芯片封装测试机器视觉控制、爱目智能驾驶数据标注项目先后建成。深入开展“数据要素×”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全市路演活动,发布首批7个典型案例,积极遴选推荐行业领域企业参加陕西分赛,截至目前,共向国家和省级报送重点示范场景21个,累计培育“数据要素×”场景案例33个。宜君爱豆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打造数据标注产业 助力县域人才振兴”案例荣获国家数据标注优秀案例。

坚持“三本台账”管理,下好数据管理“先手棋”

一是健全基础设施台账,统筹基础设施布局。摸清全市各级各部门现有数据中心详情,全市现有算力规模达到57920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存储规模23409TB。加强集约管理,36家市级部门共121个业务系统已入驻智慧城市数据中心,33个市级行业视频会议系统基本实现统筹纳管。按照“叫停一批应用成效差、整合一批同质化严重、打通一批关联度高”的工作思路,对71个市级信息化系统开展后评估,目前正结合专业技术意见对相关系统进行关停、整合及优化提升。

二是健全数据资源台账,夯实要素配置基础。制定《铜川市市级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首批)》,加快铜川市市级政务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省、市三级政务数据贯通和汇聚共享应用。结合全省进度有序推进市级政务数据编目,目前40个市级部门在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完成了87项政务应用系统的编目。建立数据基础设施及数据安全管理专员机制,建立了数字经济、政务信息化从业人员台账,齐抓共管提升数字素养。

三是健全应用系统台账,夯实集约建设基础。持续加强集约化建设管理,修订完善《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以应用实效为导向,以前置审查、集中论证、后评估为抓手,推动软硬件集中部署、数据集中汇聚和系统整合融合。聚焦基层减负和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深入乡镇(街办)及行政村,摸清全市基层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应用小程序等现状,制定印发《铜川市政务应用系统整合迁移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市、区(县)两级政务应用系统关停整合和集约化建设,助力基层减负。

坚持“三化协同”统筹,赋能数字社会“大写意”

一是公共服务普惠化进一步提升。持续提升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全市校园百兆光纤、网络多媒体教室、直播课堂、安防监控4个全覆盖,51所中小学通过省级数字校园验收,118家中小学建成互联互通的教学录播室。持续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水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覆盖541家医疗机构,形成诊疗类数据集1004.4万条,健康档案类数据集88.12万条。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研发建设跨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协同调阅服务系统,注册人数24万余人,线上挂号37万人次,诊间支付342万人次。全市累计领取电子健康卡13.1万人,用卡次数1179万人次。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二级城市。

二是数字治理精准化进一步深入。积极推进数字乡村信息化项目建设,铜川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被确定为国家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编制完成全市17类60项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建立6类342项数据金融画像表单。印台区农业综合管理平台等6个项目获得省级数字乡村项目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和覆盖重点区域的自动监测网络,在西北地区率先建成危险废物智慧监管系统,获批国家级危险废物数智化环境管理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入选工信部数字政府、数智城市建设等典型案例。

三是数字生活智能化进一步普及。集成整合人社服务场景,利用“秦云就业”“铜川人社”微信小程序加载“人社工作台”,赋权基层信息员及社保卡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一次性创业补贴核准等18项高频服务。“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累计上报处理社情11.41万件。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导23个试点社区整合优势资源,开发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小程序,覆盖商业网点2484个,服务居民30万人次。完成8个重点景区服务预约系统、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开发铜川博物馆特色数字教育课程,不断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下一步,市数据局将全面落实全省数据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打好“八场硬仗”,以改革攻坚精神抓好数字铜川建设各项工作落地。

编辑:杨娜

责任编辑:段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