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宜君县彭镇: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2025-09-26 16:19:06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王碧娇)近年来,宜君县彭镇坚持以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文化建设新路径,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持续为乡村振兴建设培好根铸好魂。

20250926161935692-79-cd475.jpg

完善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立足实际,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现有阵地,完善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提升文化阵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用好红色资源、历史遗迹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围绕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贴心的文化服务。

20250926161938215-91-e5e30.jpg

创新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彭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我们的节日”等主题,举办“村晚”文艺汇演、农民趣味运动会、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近距离享受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此外,还组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和群众参加“三秦四季・清凉铜川”宜君站——乡村振兴厨艺达人擂台赛、彭祖药谷消暑露营季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使命感。

20250926161940932-73-31f1e.jpg

育基层文艺人才,壮大文化队伍。注重挖掘乡村文艺人才,培养基层文化能人,先后在白塬村成立书画小院、东村成立戏曲小院,并通过举办交流表演、邀请专业老师指导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提高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丰富性。同时,鼓励各村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积极组织有兴趣爱好的群众开展剪纸、戏曲培训等活动,为基层文化生活增添活力。

20250926161944460-43-bc1bb.jpg

农文旅融合赋能,促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田园村落、研学基地、红色文化等多种资源,打造康养旅游“新业态”。突出医药康养特色产业。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集食疗、养生、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民宿“药膳宫”康养小院,建成“宜艾”“君膳”“梦栖”药谷里三部曲彭祖养生院,并依托彭祖养生文化建成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提供中医理疗、药膳调理等特色服务,年接待研学和游客4000余人次。发展特色种植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连翘育苗基地260亩,既丰富了康养产品,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丰富乡村旅游业,结合彭祖文化打造“养生休闲游”线路,吸引周边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品尝药膳美食,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深耕乡村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风。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铸魂”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为核心阵地,全方位推进文明培育与实践。道德讲堂用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的事迹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志愿者们活跃在关爱老人、帮扶困难家庭、参与环境整治的一线,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传递温暖;文化活动紧扣传统与时代,春节送春联、清明参观战斗纪念碑、端午包粽子等特色活动开展,并与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等常态化内容相结合,让优质文化供给融入日常。还针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开展多样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正反案例,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新生活、节俭文明、喜事新办的理念,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带动乡村产生良好的家风、乡风、民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下一步,彭镇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暖人、以文润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不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编辑:杨娜

责任编辑:段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