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宝鸡高新区“十四五”发展成绩斐然

2025-09-26 11:09:0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伟)记者从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宝鸡高新区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宝鸡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向“高”而行,向“新”而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突破。5年来,宝鸡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三大战略”,推动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优势不断提升,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三大板块加速升级壮大。“十四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四项骨干经济指标分别保持着年均5%、7%、13%和15%的增速;各类市场主体由“十三五”末的1.4万户,增长到现在的4万户,数量翻了近三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了49%,产值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37%。2021年起宝鸡高新区成功跻身全国高新区50强,并且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5年累计荣获国家“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等十多项“国字号”荣誉,成为全市的产业中心和创新中心。

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宝鸡高新区享有“中国钛谷、丝路车城、装备名城”的美誉。这几年,围绕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不遗余力抓项目招引,加速强链延链。5年累计引进落地国钛金属高端制造工业园、万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档数控机床研制基地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91个,推动宝钛工业园、俱进汽车座椅生产基地、华天科技电子芯片封装生产线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助力优势产业加速向中高端升级转型。另一方面,系统谋划建设园区,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将园区建设、企业孵化、生态治理等一体谋划,先后将1966亩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建成了钛及新材料产业园科技新城园区、钛及新材料产业园清庵堡园区、城铁城数控机床产业园等专业化承载园区,有力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产业聚集发展。同时,全力做好各项要素保障,护航企业发展。在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等惠企改革的同时,聚焦企业用地、用电以及融资贷款等实际需求,通过联企机制定期收集问题,现场办公限期解决问题,切实让企业舒心发展。到目前,高新区聚集了宝钛、巨成、拓普达等600多户钛材企业,吉利汽车、银河消防等整车生产企业达到4户、零部件企业121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1户,占到全市总量的27%。2023年,全区钛及钛合金产业规模做到了世界第一,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吉利宝鸡基地5年时间累计下线“博越L”“银河L7”等3款新车型,带动汽车本地配套率由“十三五”末的15%,提升到目前的30%。除此之外,宝鸡机床厂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全国第一,法士特公司的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以7107为龙头的航天制导、以中铁宝桥为龙头的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也实现了全国领先。

科技创新激发了新动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的使命。5年来,坚持一体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创新生态优化“三大工程”,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出台创新驱动十条措施,建立企业培育梯队,以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支持企业创新。在创新平台搭建上,组建了陕西钛谷集团、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宝鸡钛产业学院,为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供应提供坚强保障。在创新生态优化上,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设立科技金融超市,常态化开展技术供需对接,还建成了集孵化、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宝鸡科创中心,完成了能够提供研发、中试等服务的宝鸡创新港一期主体建设。到目前,全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创新平台达到54个,省级以上孵化平台达到16个,高新技术企业43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2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6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1户,数量均占到全市总量的50%以上。

对外开放取得了新拓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宝鸡综合保税区于2021年3月正式封关运行,目前已入驻85户企业,涵盖钛材加工、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首创的跨境物流“保税物流+国际公路运输”“保税物流+中欧班列”双驱物流模式,助力钛合金锻件、汽车部件以及西凤酒、猕猴桃等特色产品,直达中亚、欧洲。随着进出口仓储展示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综合保税仓的建成投用,市民也能在家门口就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十三五”末只有16亿元,到目前翻了一倍多,达到36亿元。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同步提升国内开放程度。自2020年被确定为首批全省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以来,按照政策协同、创新协同、产业协同的思路,推动宝鸡高新区与省内7家国家级高新区实现了16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跨区通办,在西安、上海、杭州等地先后设立了12个飞地孵化器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通过与西安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优势产业“西安研发,宝鸡制造”;通过与西安空港新城合作,推动航天六院回家,在高新区建造了航天液体动力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高新区国内国外“双开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城市建设绘就了新画卷。到目前,高新区自西向东,形成了高铁新城、科技新城、综合保税区三大板块。其中,高铁新城依托宝鸡南站规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我们从2021年起,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片区尾留拆迁,之后打通了高新二路中段等12条断头路,拓宽了渭滨大道等3条瓶颈路,建成了西沙河公园等8个绿地公园,完成了3个安置小区的建设并交付使用,还对片区进行了整体绿化提升,让高铁新城成为了宝鸡城市交通的主枢纽、独具活力的新门户。科技新城位于市区东侧,占地35平方公里,是宝鸡实施“东进”战略的主阵地。这几年,除了加速布局巨成钛业金属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航天液体动力发动机制造基地等产业项目外,还投用了宝一中科技新城校区,建成了宝中科技新城高中,完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科技新城院区的主体施工,同步启动了高新智谷中心、领创商业街的建设,一个产业最旺、配套最全、教育最优、生态最美的活力新城即将呈现在广大市民群众面前。通过产业业态和城市形态的融合发展,过去5年,高新区每年保持着2万人的净流入,实现了以产强城、以城聚人、以人旺城。

民生福祉得到了新提升。高新区建设发展较快,但前期学校、医院规划布点不足,面对人口加速聚集,“十四五”期间,宝鸡高新区聚焦群众可感可及,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在优质教育上,采取“政府投资+企业捐建”的模式,5年累计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2万多个学位,还组建了高新幼儿园、高新三小等6个教育集团,让高新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拥有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院和大学完整教育体系的区域和全市家长认可、学生向往的教育高地。在品质医疗上,我们协调推动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分别在高新区落地分院,在高新,市民可以就近享受到全市最为齐全的三甲品质医疗,实现了品质医疗从无到有的跨越。在生态建设上,因地制宜修绿地、建公园,集中力量对渭河生态滩区、清水河片区、潘太路片区进行了改造提升,形成了东西10公里渭河生态滩区串联西沙河、清水河、马尾河、伐鱼河四个生态公园的水生态景观长廊。在乡村振兴上,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实行“村企共建”,5375户脱贫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增长了22%,达到目前的2.1万元。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