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王波: 以院为家守初心,仁心仁术护安康

2025-09-24 13:59:09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向博 通讯员 刘瑶 唐莹红 文/图)在安康市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提起外二科副主任王波,同事们总会说:“找王医生,准靠谱!”这位1982年出生的延安汉子,从陕北到陕南,十年如一日把医院当成家,用延安人特有的韧劲在泌尿外科临床一线深耕,成了患者口中“能托付生命的人”。他办公室的衣柜里常年备着换洗衣物,值班室储物柜塞满方便面——这些“家当”,见证着他年均在岗320天、参与500余台急诊手术的忙碌身影,更藏着一个医者最质朴的坚守。

把医院当战场,敬业坚守的“拼命三郎”

“医院有事,我必须在!”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王波用行动践行了十年。深夜急诊的电话铃声、节假日突发的病情变化,只要科室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病房。有同事算过,他每年的“超长待机”状态,相当于十年干了十二年的活儿。

泌尿外科患者多是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等常见病常伴着脑梗、糖尿病等基础病,治疗像“走钢丝”。王波总说:“医生技术不硬,患者就没底气。”他利用休息时间啃下国内外最新诊疗文献,多次赴西安三甲医院进修,硬是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技术学到手,在科室推广后,让近千名患者告别了传统手术的大创伤。

为103岁老人“闯关”,手术台上的“精准工匠”

2023年那个冬天,103岁的梁爷爷被家人抬进医院时,情况危急。前列腺增生导致无法排尿,还合并冠心病、慢阻肺,手术风险像头顶悬着的剑。“保守治疗就得插一辈子尿管,老人咋有尊严?”王波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带着团队把厚厚一沓检查单翻得卷了边,4次联合会诊、2次术前讨论,连麻醉方式都模拟了3种方案。

手术当天清晨6点,天还没亮,王波就站在了手术室。“器械再查一遍”“监护仪参数再调整校对”,他像精密仪器般校准每个细节。1个半小时的手术,他全程弓着腰,手指在器械间灵活穿梭,剥离增生腺体时连呼吸都放轻了——就怕碰伤周围组织。术后6小时,老人就能自己吃饭;1天后,在家人搀扶下慢慢走路;一周后拔管出院时,梁爷爷攥着他的手直抹眼泪:“王医生,你让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堂堂正正做人啊!”

把患者当亲人,病房里的“暖心人”

“治病先治心”是王波的口头禅。泌尿外科患者常因隐私问题羞于开口,他接诊时总先拉把椅子让患者坐身边,像拉家常似的聊病情。“前列腺增生就像家里下水道堵了,咱们把‘水垢’清干净就通了”,“结石就是身体里长了小石头,咱们用‘激光’把它打碎冲出去”——这些接地气的比喻,总能让患者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遇到农村来的患者,他会把用药剂量写在药盒上,画个太阳代表早晨吃,画个月亮提醒晚上服;碰到经济困难的,主动帮着申请慈善救助,推荐平价药。2024年有位农村患者术后总在深夜发消息问恢复情况,王波怕文字说不清,干脆拍了段康复锻炼视频发过去,配文“按这个动作练,有问题随时找我”。患者后来送来锦旗,上面写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怀揣延安精神,在安康扎下根

“延安精神就是奉献和坚守”,王波常跟年轻医生说。从黄土高原到秦巴山区,他把家安在了医院,手机十年没关过机。同事们说他“住得比护士近,来得比保洁早”,患者说他“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最后”。十年间,他收到80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墙上挂不下,就叠起来收在柜子里。面对“十佳医师”“优秀医务工作者”这些荣誉,他总摆摆手:“患者康复时那句‘谢谢’,比啥奖状都金贵。”

如今,43岁的王波依然每天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白大褂口袋里装着写满患者叮嘱的小本子。他说:“只要患者需要,我就守在这里。”这个把医院当成家、把患者当亲人的延安汉子,正用仁心仁术在安康大地上,续写着新时代的医者篇章。

责任编辑: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