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9-23 14:18:5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畅涛 李孟儒 文/图)金秋九月,使命铿锵。9月16日至19日,国家(陕西)中医疫病防治队队员及司机共50人集结宝鸡市眉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历时4天的实战演练圆满收官。此次演练以“打造能打硬仗的中医应急队伍”为核心目标,围绕“快速集结、远程投送、现场诊疗、中药保障、疫情研判”五大关键能力展开,通过理论授课、实操训练、场景模拟与综合演练,将中医特色与应急救援深度融合,为筑牢国家公共卫生应急防线注入“中医力量”。
首日集结
方舱展翼,拉开实战序幕
9月16日清晨,50名队员准时在陕中附院集合,载满中医救援装备的车队鸣笛启程,跨市域奔赴演练基地。抵达后,后勤保障组高效完成接队、签到与入住安排,队员们随即投入“移动方舱医院”快速展开核心任务——从设备仪器组装、应急物资配置,到诊疗分区规划标识,每一个环节都紧扣“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原则。队员们以饱满斗志开启实战征程,移动方舱如“生命堡垒”般舒展的身影,成为首日最鲜明的“应急印记”。
次日砺技
从理论到实操,磨硬救援“基本功”
9月17日,秋雨沾衣却挡不住训练热情。早操体能训练准时开启,队员们以标准动作打磨身体素质,为高强度救援夯实基础。开班仪式上领导的殷切寄语,更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植人心。当天核心课程《人工搜索和营救》采取“理论+实操”模式,队员们认真学习救援流程与风险规避要点,随后分组模拟“废墟搜索”场景,指尖触碰到的每一处“模拟被困点”,都承载着“抢时间、救生命”的重量。
下午的户外生存训练更显团队协作——“雷区取水”中,队员们精准打结、默契配合,用绳索传递信任;“生死电网”前,俯身钻越、互相托举,突破“障碍”的同时凝聚合力;“决战沙场”环节,指令同频、战术协同,汗水浸透衣衫却笑声爽朗。这一天,队员们不仅练熟了技能,更读懂了“应急队伍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同心”。
三日攻坚
专家引路+桌面推演,雨中预演淬硬实战能力
9月18日,演练进入“攻坚阶段”。清晨的体能训练后,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专家徐永刚带来《安全、快速、高效、实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营地搭建探讨)》课程,“安全、高效、功能、有序、自持”十个字的“保命细节”被队员们密密麻麻记满笔记本,为后续营地搭建提供专业指引。
针对灾难现场开展桌面推演,队员们围绕“地震灾后疫情处置”热烈讨论——你提“检伤分类漏洞”,我补“中药配送流程短板”,他议“传染病防控衔接盲区”,众人合力将预案“抠”到极致。雨中预演更显男儿本色,队员们冒雨开展“地震灾后疫情应急处置”:检伤分类时精准判断伤情,现场诊疗中融入中医适宜技术,物资协调时高效调配中药与医疗设备,队服上的泥点、镜片上的雨水与汗珠,都是“实战”最真实的注脚。
终日落幕
综合演练验成果,方舱撤收踏返程
9月19日,演练迎来“大考”——国家(陕西)中医疫病防治队应对地震灾后疫情应急演练正式启动。队员们按照预案快速响应:现场应急指挥部迅速建立,指挥协调高效运转;野外流动医院有序展开,中医诊疗区、西医急救区、物资保障区各司其职;检伤分类、紧急救治、伤员转运、传染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同步推进,中西医协同流程顺畅衔接,中药汤剂及时配送至“受灾群众”手中,充分检验了中医在灾害后疫病防治中的技术应用能力。
演练结束后,队员们迅速投入“移动方舱医院快速撤收”工作,拆卸设备、整理物资、清点装备,动作娴熟有序。午后,全体队员集结返程,4天的实战经历已化为每个人心中的“应急底气”——从理论课上记牢的每个要点,到雨里练熟的每套流程,再到一群人朝着同一目标使劲的默契,“能打硬仗”不再是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能力。
演练收官
中医应急力量再升级,守护健康永不止步
此次实战演练,不仅检验了国家(陕西)中医疫病防治队的应急响应与现场处置能力,更完善了中西医协同救治流程,优化了中医特色应急技术方案。队员们在熔炼团队意志、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平战结合、中西医协同”的发展方向。
“中医应急磨砺剑,实战演练护民安”。未来,国家(陕西)中医疫病防治队将以此次演练为新起点,持续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把演练成果转化为真实灾害中的“救援实效”,以中医智慧与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贡献更多“陕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