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9-22 11:17:09 来源:群众新闻
沿黄公路通车后,黄河岸边的泥河沟村发展起了旅游产业(资料照片)。 《党风与廉政》记者 贾佳摄
白露过后,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的2000亩枣树进入了果实成熟期,枝头上、绿叶间的颗颗青枣染上红晕。
9月10日,泥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武江伟穿过沿黄公路,来到黄河岸边的枣林查看虫害情况。
“现在就等着收获了。”武江伟的手机里,今年新增了两个厂家的联系方式,“我们谈好了保底收购价。今年我们当地雨水好,枣结得多、长得大,能卖上好价钱。”
武江伟更期待的是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他说:“游客来了,可以体验红枣采摘、住民宿、吃农家饭,能给村上带来更可观的收益。”2024年国庆假期,仅游客采摘红枣一项,泥河沟村收入就有20多万元。
60年前,泥河沟村村民把打下的枣背到黄河边,等着船来拉;20年前,村里的后生们开着卡车、拖拉机翻过沟沟峁峁帮大家把枣卖到外地;如今,客商、游客上门买枣。
变化,就源于家门口的沿黄公路。
2017年8月,全长828.5公里的沿黄公路通车,这条路经过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等地12个县(区)72个乡镇1220个村,泥河沟村就是其中之一。
老话儿说,要想富,先修路。当悬崖峭壁上凿开了通途、宽阔的柏油路覆盖了羊肠小道时,住在黄河岸边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家乡土地所蕴含的价值,寻找发展的机遇。
“村上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千年古枣园,抱着这个金字招牌,咋能发展不好?”2020年秋末,武江伟这个喝着黄河水、吃着河滩枣长大的青年,决定放弃国企月薪1万元的工作,回村参选村党支部书记。
那一年,32岁的武江伟成为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武江伟带领全村打出了“旅游”这张牌。
2023年,“枣花香”民宿开始营业。这家民宿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还给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
62岁的李侯女经过培训,成为民宿的一名管家,在旺季每月有3800元的保底收入。“天南海北的游客都说我们村挺美的,喜欢吃我做的饭。”这份工作,让李侯女很有成就感。
路开通的那年,在外边跑过大车、干过销售的武小斌回村开了家名叫“枣缘人家”的农家乐。“在家门口做生意总比给人打工强。”武小斌算了一笔账,2024年,农家乐的营业额超过了30万元,比在外打工时的收入增加了近三成。
当“枣缘人家”里飘出饭菜香时,30公里外的佳县木头峪古渡口响起了引擎的轰鸣声,木头峪村村民曹小峰正开着游艇带游客饱览黄河峡谷风光。
曹小峰曾是黄河上的一名摆渡人。路通了,桥架了,坐渡船的人少了,可游客多了。“我买了游艇,带游客游览黄河峡谷,收入可比原来多多了。”曹小峰说。
明清时期,木头峪村是秦晋贸易的水旱码头,至今村里还有明清古石窑民居、古戏楼、古庙等建筑。2012年,木头峪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可长期的交通闭塞,让木头峪村“养在深闺人未识”,年轻人走了,村子也空了。
沿黄公路开通后,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进村里,木头峪村党支部书记张保锁的心思也活了。
“2022年,我们引进了第三方公司对村子进行整村运营,村集体每年可以得到稳定分红。”张保锁说。
2024年12月,上一年的10万元分红款到账,村里拿出7万元分给900余名村民。虽然每个人只分到了几十元,但对木头峪村来说可是破天荒头一回。
这点燃了村民们心里致富的小火苗儿。张保锁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自家的老窑翻新了。
从佳县晋剧团退休后,宋丽琴就决定回村住。“家里有车,去趟县城也就半个小时,快递也进村了,生活很方便。每天在黄河边遛遛弯儿,心里敞亮。”宋丽琴说。她也没闲着,研学团来了,就披上戏服教孩子们练戏剧动作,唱经典唱段。
这些天,除了操心红枣长势,武江伟还忙着给在建的新民宿协调人手。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来泥河沟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上申请下来了一笔产业发展资金,把废弃的乡村小学改建成民宿。“新民宿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完工后我们村就能同时接待80多人住宿了。”武江伟说。
大河汤汤,大道康庄。被黄河水滋润着的土地正在沿黄公路的带动下,焕发蓬勃生机。(群众新闻记者 卢尚义 武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