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山阳县法官镇大寺庙村:院落板凳会唠出乡村“安全经”

2025-09-17 10:59:3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汤年华)秋意渐浓,雨丝绵密。近日,在山阳县法官镇大寺庙村的一户农家院落里,没有主席台,没有话筒,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圈,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村“四支队伍”的干部们与乡亲们促膝而坐,用最朴实的乡音,将防汛、消防、信访、交通等安全政策,熬成了一锅“暖心汤”,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20250917105804412-76-355f1.jpg

防汛防滑,念好“安全咒”

“老张,你家屋后那坡,这几天雨水多,可要盯紧了,一有动静马上给村里打电话!”“李婶,排水沟里的落叶得勤掏,别让水堵了门。”针对连绵的秋淋天气,干部们化身“安全预警员”,结合村内地形地貌,用一句句“土话”提醒着坡根住户。他们不仅“口头念经”,更组织了一场实战化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警报声中,村民们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演练后的复盘会上,避险路线、联络方式、邻里互助等要点被再次强调,让“防”的意识真正刻进了村民的骨子里。

消防安全,算清“明白账”

“夏天电器用得多,这老化的电线就是‘定时炸弹’,得赶紧换!”“柴火堆可不能挨着灶房,万一火星子蹦上去,那可就‘火烧连营’了!”村干部一边举着灭火器,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一边用触目惊心的火灾案例“以案说法”。从用电、用气到用火,干部们把居家安全的每一个细节都掰开揉碎,算清了“安全账”和“经济账”,提醒大家定期自查,拧紧了千家万户的“安全阀”,让“安全第一”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习惯。

信访化解,搭起“连心桥”

“有啥委屈,有啥难处,别闷在心里,更别走歪路。村‘两委’的门永远为大家敞开,我们就是你们的‘娘家人’!”谈到矛盾纠纷调解,村干部的话语恳切而坚定。他们主动亮出承诺,引导村民通过网格员或直接到村委会反映问题,并保证“接诉即办、办就办实”。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心里的疙瘩说开,把邻里的误会化解。这种“商量着来”的氛围,正将乡村的“和谐账”越算越明白,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也越搭越宽。

20250917105804467-41-b380f.jpg

交通出行,守住“生命线”

“农用车是咱的好帮手,拉粮食、运化肥,但它不是‘客车’!车厢里载人,一个急刹车、一个坑洼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农忙时节,农用车安全成为宣讲的重中之重。干部们结合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为村民们算了一笔沉重的“生命账”和“法律账”。他们反复强调,农用车载人是碰不得的“高压线”,叮嘱每一位驾驶员握紧方向盘的同时,更要守住安全的“红线”,把平安出行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场小小的院落会,没有了文件术语的生硬,却多了家长里短的亲切。大寺庙村将政策宣讲的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用“唠嗑”的方式,把“大道理”讲成了“小故事”,让安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下一步,这种接地气、有温度的“唠嗑式”宣讲将继续在全村推广,让安全与和谐成为大寺庙村最动人的底色,切实提升每一位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责任编辑: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