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山阳教师张兰英:二十五载扎根山区育桃李初心如磐照征途

2025-09-10 21:02:1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王荣金 文/图)日前,记者从商洛市山阳县获悉,在秦岭南麓天竺山脚下有一所九年制学校。校园里,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她就是张兰英。从青涩的师范毕业生到资深女校长,从县人大代表到市级劳动模范,身份在变,但她扎根山区讲台、担任班主任、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二十五年如一日,她用爱与坚守,成为山里孩子心中永不落山的“太阳”。

20250910210206600-94-848e5.jpg_scale.jpg

土坯房里的点灯人:用信念照亮希望之路

二十五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张兰英,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所山区学校。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土坯房教室的窗户糊着塑料纸,在秋风中哗哗作响;课桌椅高低不平,残缺不全;孩子们衣着破旧,但眼中却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比山外的阳光还要明亮。土生土长的张兰英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唯有读书才能点亮山里孩子的人生。“这书,我一定要教好!”从那一刻起,她便将根深深扎在了这片土地上。

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农村娃念书,是扒着土坎往高处走,你得多拉一把”,成了她的座右铭。寒冬里,学生小娟的棉袄破了个大洞,寒风刺骨,张兰英连夜挑灯缝补。当小娟穿着暖和的棉袄,红着眼眶说出“张老师比娘还好”时,她深刻体会到,山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温暖那些渴望关爱的心灵。后来学校通了电,但雨天常跳闸,她便从家里带来煤油灯,拨亮灯芯,照亮孩子们的课本,也照亮黑板上“知识改变命运”的誓言。当孩子忐忑地问“老师,你会走吗?”她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回答:“你们不走,我就不走。”这一句承诺,她坚守了整整二十五年。

讲台上的守护者:用真情融化“问题”坚冰

“我们是一家人,你们都是我手心手背的肉。”这是张兰英每学期开学班会必说的话,更是她融入日常点滴的行动指南。办公室里,她的针线笸箩永远备着,只为能及时缝补学生们运动时扯破的衣裤;秋冬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用蜂窝煤炉子烧好一壶壶热水,等着孩子们来洗脸;怕学生洗头感冒,她把家里的吹风机带到学校,在走廊里为他们吹干头发,那暖风裹挟着洗发水的清香,成了校园里最温馨的味道。

学生阿文的出现,让她成了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阿文父母是聋哑人,爷爷瘫痪在床,奶奶年迈多病,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一度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自暴自弃地说:“我学再好,家里也没指望!”张兰英没有责骂,而是将学校一间库房收拾成“特号男生宿舍”,让阿文和年级前25名的男生同住。那段日子,她深夜查寝,凌晨依旧牵挂。当发现阿文偷偷藏手机时,她便坐在他身边,聊起瘫痪的爷爷、眩晕的奶奶,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是垮了,这个家就真散了。”

连日的操劳让她身体透支。一天,她正在讲解《背影》,突然眼前一黑,险些倒在讲台上。被学生扶住后,她强忍不适,半开玩笑地对阿文说:“阿文,你晚上再玩游戏,不等中考,我可就先‘牺牲’了。”这句带着玩笑的叮嘱如惊雷般震醒了阿文。他拿着皱巴巴的检讨书愧疚地保证:“张老师,我不玩了,我要考县中!”后来,阿文以优异成绩被省重点中学录取。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深深向张兰英鞠了一躬:“您不仅是老师,更是我的娘!”

20250910210207007-92-1abd3.jpg_scale.jpg


困境中的挑山工:用担当扛起学校重担

2024年秋季,张兰英被任命为天竺山镇九年制学校校长,成为山阳县第一位中学女校长。荣耀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学校背负十多万元外债,还面临十一名教师的缺口。开学在即,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进城、或交流、或休产假,全校472名学生、九个年级十多个教学班,仅剩10名专职教师和7名兼职教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兰英没有退缩。她第一时间奔走于镇教育总支,软磨硬泡调来7名教师。随后,她将自己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继续担任班主任、包抓年级组,还要深入一线带课——早上给初三学生上语文,中午主持初二年级班会,下午则忙着处理学校债务。有次债主堵门要账,她毫不犹豫地递上自己的工资卡:“这钱我每月还,孩子们的课不能停。”

最忙碌时,她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深夜批改完作业,在办公桌上小憩一会儿,天不亮又起床去宿舍叫学生。同事们看着她布满血丝的眼睛,纷纷劝她休息,她却总是用湿毛巾擦把脸,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家由衷感叹:“张兰英这个劳模,真是当之无愧!”

20250910210206708-84-fa4f6.jpg_scale.jpg

成长路上的摆渡人:用爱心铺就光明未来

七年前暑假,张兰英受爱心人士胡仁俭委托,带领21名孤、残、特困学生赴西安游学。双腿残疾的男孩波波,让她吃尽了苦头。能推轮椅的路,她就小心翼翼地推着;遇到台阶,她便俯下身子,一步一步背着波波上下。当游完古城墙返回时,波波热泪盈眶地说:“老师,我是趴在您的背上登上了明城墙,我都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张兰英喘着气笑道:“以后你要走的路,会比城墙还高还宽呢。”

后来,波波考上陕西中医药大学,却因家中贫困,陪读的租房钱没有着落。张兰英连夜在微信公众号写下《安能蹀躞垂双翼,波波圆梦出故里》,字里行间满是心疼与期盼。文章发出仅两天,便收到46121.32元捐款。她一笔一笔记下每一笔善款,连5元、10元的零钱都仔细标注“好心人捐”。

如今,波波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永寿县中医医院录用。他特意回到学校,激动地告诉张兰英:“老师,我现在能给病人看病了,就像您当年‘治’我的迷茫一样。”看着走上工作岗位的波波,张兰英眼眶湿润了。她坦言,自己或许没培养出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但看着一个个山里娃从土坯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危险面前的保护伞:用勇气守护学生平安

在学生遇到危险时,张兰英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化身勇敢的守护者。有一次,她路过校门口,听到一阵吵骂声。急忙赶去一看,一名社会青年正凶狠地用手电筒砸向她的学生强子头部。张兰英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揪住那青年的衣领,将其拽进学校安全办公室。她的勇敢震慑了对方,也深深触动了强子。从那以后,强子彻底转变,变得勤奋学习、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毕业时,他在给张兰英的留言中深情写道:“老师,您救我于危险之中。虽然今天我要离开您了,可您是我永远的老师。”

二十五载春秋,张兰英如同一颗坚韧的种子,在山区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她用青春、汗水、爱心与担当,诠释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照亮了无数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也温暖了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责任编辑: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