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破解“停车难” 宁陕县新增849个停车泊位

2025-09-04 11:02:43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向博 通讯员 王辉 文/图)9月2日清晨七时半,薄雾轻笼的宁陕县城刚刚苏醒,在征稽桥西北侧停车场,停车收费员曹勇信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见证着这座山城从“车辆乱停”到“有序管理”的转变。

“以前街上杂乱无章,车辆横七竖八地停放,看着就让人心烦。”老曹一边擦拭着指示牌,一边感慨,“如今画好了停车线、安装了挡车杆、规划了停车位,大家也都乐意扫码缴费了。”

“停车难”虽是城市运行中的一个“小痛点”,却直接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宁陕县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从“科学规划、精准布局、智能管理”三个维度协同发力,通过腾退闲置用地、改造边角地块、挖掘地下空间等方式,累计新建和改造22处停车点,新增849个规范化停车位,逐步缓解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宁陕县医院周边,34个新增泊位让就医群众不再为车位“兜圈子”;在第二幼儿园门口,一个生态停车场为孩子们上下学筑起安全屏障;林业局家属院的围墙和储藏室被拆除后,变身为居民的“回家车位”……这些看似“微小修补”的民生工程,实则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大麻烦”。

破解“停车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简单的“哪里缺就补哪里”。宁陕县住建局副局长许启峰介绍,该局联合宁陕县人大、宁陕县政协、宁陕县城投公司深入街巷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确保停车场建设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力求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近年来,宁陕县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提出构建“15分钟停车圈”目标。采取“分类施策、分片推进”策略,推广“立体停车+智能管理”模式,探索“空间挖潜+错时共享”机制,既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也体现城市管理的温度与精度。

在G210国道子午路旁,一座可容纳48辆汽车的立体智慧停车楼正有序运转。宁陕县城关镇居民陈立轻触停车楼前的电子屏,随着升降设备有节奏的声响,他的私家车被稳稳送入指定车位。他只需关闭发动机、拉好手刹、关好车门,整个停车过程不到一分钟。

“以前下班回家抢车位,现在车辆直接入库,方便得很!”陈立的言语中透着满意。停车位建设不仅要“有位”,更要“有智”。宁陕县在停车场建设中引入智能管理系统,支持扫码支付、数据上传、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了管理手段从“人工”到“智能”的跨越式转变。同时,推进“错时共享”管理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我现在不仅是收费员,更是停车引导员。”老曹笑着说,“帮车主扫码、讲政策,这让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城市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等多方面系统发力。

宁陕县人大常委会干部杨宁介绍:“县住建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三拆三建三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各家属院储物间、围墙依法进行拆除,利用公共空间规划停车位,有效缓解部分老旧小区一‘位’难求的局面。”

在刨花板厂小区,往昔破旧的储藏室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停车位和硬化的水泥道路。居民李桂兰感慨地说:“以前小区里道路狭窄,储藏室还十分占地,莫说停车,就连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如今可好了,拆除了24间储藏室、规划33个停车位,着实方便太多了。”

城市治理不能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必须依靠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宁陕县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政介绍:“宁陕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治理新模式,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缓解财政压力;另一方面,鼓励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力量参与日常管理,增强居民自治意识。”

同时,优化停车收费政策,实行“分区域、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机制,还动员全县所有住宅小区和机关单位在节日期间免费对外开放停车位,为市民提供限时共享停车位,推动停车治理由“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一个个小泊位,停的是车,暖的是心。”宁陕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富林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县城停车场建设,计划再新增停车位1200个。同时,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引导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停车资源的挖潜与利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