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8-29 12:02:5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卢骋 张兵 文/图)近日,汉滨区瀛湖镇沙沟村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涵盖河道护岸和产业道路,将带动周边桂花村和沙沟村106人就业,既完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又实现群众在家门口靠劳动挣钱、学本事。
瞄准“急难愁盼” 着力解决村民心头事
瀛湖镇沙沟村和桂花村农业资源丰富,但地方财力有限,项目区内道路及河道护岸工程还未配套,致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产业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现有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带动致富能力不足。沙沟村工程区临河侧农田无防洪设施,现有土质边坎及零星干砌石坎屡次遭受洪水冲刷,导致多处垮塌,防洪标准低,难以抵挡洪水冲刷,水毁严重。工程区连续遭受暴雨洪水袭击,河道自然岸坡局部失稳垮塌,农田受损严重,修建该段护岸工程群众要求迫切。
项目建成后1039m的河道护岸将保护沙沟村居民345户1241人、茶叶产业园500亩。项目还将新建产业道路526米,便利桂花村18户64人的出行,推动附近300亩茶叶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切实解决群众心中“老大难”的问题。
岗位留给“自家人” 村民家门口有活干
汉滨区发改局积极指导瀛湖镇按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范,创新开展村民自建方式。本次以工代赈项目涉及瀛湖镇沙沟村和桂花村2个村,辖区内共有475人存在外出务工就业不稳定或年龄制约就业等问题。“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项目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综合赈济模式,广泛吸纳返乡农民工、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未就业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原则,中央预算内投资380万元,计划带动就业106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60余万元。同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现场教学,让务工群众既能干好活,又能学会一门手艺。
凝聚起乡村合力 日子更有盼头
虽然项目刚刚开始,但村民心里都铆足了一股劲,项目前期召开村民大会宣传以工代赈政策时,群众反响强烈,参与项目建设热情极高。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项目理事会,由项目理事会负责项目实施及其他相关工作,让村民成了项目建设的“主人翁”,充分发挥了群众主动性、创造性,村民们出了力、流了汗,才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村里的事也会拧成一股绳来干,同时也将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激发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信心和热情,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据了解,近年来汉滨区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不仅改善提升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增收,而且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