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六旬老人“股青肿”命悬一线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成功抢救

2025-08-26 10:11:27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通讯员 贺迪)21:51晚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急诊室,一位六旬女子被紧急送进急诊抢救室。只见她左腿被紫色纹路覆盖,犹如藤蔓肆意攀爬,用手指按压会出现一个缓慢回弹的坑。接诊的王宝医疗组查体后,初步判断为“股青肿”。老人张大嘴,艰难地喘着粗气说道:“大夫,我腿疼、胸闷气短……”

以为是空调吹出问题 腿变青才就医

老人的女儿声音颤抖地向医生讲述病情:“我妈半个月前做了骨科手术,回家后一直躺着。她总说腿疼腿胀,我们以为是吹空调受凉了,吃了药也不见好。没想到今天腿肿起来了,气也喘不上来。”

“术后长期卧床、下肢肿胀青紫、胸闷气短”,这三个症状在王宝医生脑海中敲响警钟,高度怀疑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发了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与心梗、中风并列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当下肢深静脉血栓生长到一定程度、血栓负荷足够大时,就可能脱落并顺着血管漂到肺部,堵住肺动脉,随时导致患者急性肺栓塞,甚至引发呼吸心跳骤停。

深夜开台:先拦后溶,与死神赛跑

“走绿色通道,快速完善双下肢超声和肺动脉CTA!”王宝医生果断下令。检查结果不出所料,患者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完全填充血管管腔,双侧肺动脉也出现栓塞征象,正是血栓脱落引发的症状。

“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肺动脉溶栓术,拦住即将脱落的血栓,同时对现有血栓进行定点清除。”抢救室医护迅速为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急诊手术室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深夜的急诊室,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正在上演。在DSA影像引导下,身着铅衣的龚晓亮副主任带领急诊介入组精准地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体内,如同架起一道“滤网”,拦住可能再次脱落的血栓。接着,用微创的溶栓导管将溶栓药物精准导入血栓所在部位,一点点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凌晨0点,急诊DSA室的灯熄灭。龚晓亮医生告诉家属,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仍需在病房留观,持续进行溶栓、抗凝以及康复治疗等。患者出院当天,龚晓亮医生叮嘱道:“出院后,要遵医嘱在家进行3 - 6个月的抗凝治疗,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而且绝对不能再长时间卧床。”

医生提醒:警惕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及时就医

该院急诊医学科执行主任张琦介绍,像这位老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术后或长期卧床的人群,总认为静养不动就好,出现不适也常常拖到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才来医院。张琦主任特别提醒,以下人群要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术后、产后或长期卧床、久坐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近期有下肢受伤、手术史的人。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下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青紫,按压有痛感;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突然咳嗽、咯血,或出现胸痛、晕厥;患肢持续性发红肿胀,皮肤紧绷发亮发透;小腿皮肤出现褐色斑块,犹如“锈蚀的管道”;发展至“老烂腿”阶段,伤口难以愈合。

同时,张琦主任给出了科学预防血栓的建议:运动。打破血液“淤滞”状态,日常可进行踝部运动,如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环绕运动,每天3 - 4次,每次20 - 30组,运动频次可根据患者活动能力适当调整;饮食。打造“抗栓”饮食模式,忌食辛辣刺激、肥腻食品,严格遵循三低一高原则,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多餐,保证血管弹性,防止血栓形成;戒。切断血管损伤源头,戒烟,因为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限酒,酒精摄入量过高会增加血小板聚集;筛查。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基础检查为每年1次D - 二聚体检测;深度筛查包括血管超声(颈动脉/下肢静脉)、凝血功能检查(PT、APTT)。

“深静脉血栓就像血管里的鱼雷,一旦脱落引发肺栓塞,死亡率很高。”张琦主任强调,“预防静脉血栓需结合运动、生活方式调整和医学干预。高风险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或手术等措施。”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