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8-23 09:19:10 来源:群众新闻
“我们吃得放心,镇上接待得安心。”8月22日,山阳县委工作专班干部雷聪说。当天,雷聪和同事来色河铺镇检查工作,中午在机关食堂用自己的手机扫用餐二维码就餐。随着清脆的“嘀”声,餐费结算的同时,作风建设的制度纽扣系紧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二维码已在山阳县各镇(街道)、部门单位廉政灶全面铺开,公务接待在数据留痕中走向透明规范,这是山阳县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
山阳县创新推出“三单四联五提升”机制,通过建立学习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构建起学习整改闭环。县委班子率先垂范,集中3天逐字研读规定原文,33名县级干部在专题研讨中深悟纪律红线。示范效应迅速传导——全县累计举办读书班87期、专题研讨261场次,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实现学习全覆盖。“作风问题无小事”成为全县党员干部的共同觉悟,思想的堤坝在深学细悟中筑牢。
思想根基扎牢,更需动真碰硬查问题。县纪委监委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某单位违规公款吃喝,立即查处并在全县通报曝光。这样的“政治体检”已成常态:聚焦基层“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建立须经主要领导签字审核的问题台账。截至7月底,各级班子共查摆问题677个,专项整治剑指侵害群众利益等顽疾。今年以来,立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件1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制度利剑持续释放震慑效应。
学习教育的成效最终要落在群众获得感上。在山阳县零工市场,35岁的刘文丽紧握着刚签的劳动合同喜笑颜开:“15分钟就在家门口找到月薪2600元的工作,必须点赞!”这个配备智慧系统市场,让零工告别了马路蹲守的历史。43岁的李大芳在这里登记弹性工作需求后,第二天就接到匹配的家政岗位工作通知。“既能接送孩子,还能挣一份工资,真的很方便!”李大芳说。
运营不到两个月,该市场已开发岗位500余个,人岗匹配率达72%,人员求职周期缩短至3天。全县18个镇(街道)就业驿站构建的“15分钟求职圈”,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民生痛点件件有回音。针对人情负担过重的顽疾,党员网格员逐户劝导纠偏。户家塬镇桃园村的红白事,非至亲礼金压至百元。“随礼压力小了,日子过得更舒心了。”桃园村党支部书记柳礼政的感慨,折射出移风易俗的深层变革。
服务的温度在窗口悄然提升。“今天就能拿到执照开业了!”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里,办事群众的惊喜源于“五个一”工作法的推行——一颗诚心相待、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暖语相问、一杯热茶相递、一句祝福相送。该局设立“办不成事兜底窗口”,提供免费复印、刻章、邮寄等“三免一帮”服务,政务服务满意度升至99%。
十里铺街道“三带三联三促”机制推动学习全覆盖,城关街道“三学联动”实现分类施教,驻村第一书记在帮扶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街道下属单位联动解决环境整治、河堤修复等急难愁盼问题124件。当5公里水毁道路修复、5座拦沙坝筑起、10余座便民桥得到加固,学习教育的成效在为民纾困中得到体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山阳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乐席波表示,将持续深化“学查改”机制,把就业创业、移风易俗等民生项目作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
一餐饭的规矩、一个市场的温度、一扇窗口的微笑,山阳县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心书写改进作风的生动答卷,持续为群众美好生活添彩。(群众新闻记者 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