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寸草丹心报桑梓 ——“安康好人”李新康痴心公益回报家乡

2025-08-20 10:07:1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文/柯贤会

他身在异乡却时刻想着家乡的贫困学生,他靠工资生活却不停捐款扶危济困,他是一位普通公民却能号召成千上万人伸出援手……。他就是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员工、老家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坝河镇的李新康。

2015年冬天,天寒得能哈出白气,李新康心里却烧着一团火。他没扯啥大横幅,就对着手机屏幕,在坝河人凑一起的微信群里,敲出了第一封倡议书:“咱都是坝河养出来的娃,这片土给了咱命,给了咱力气,现在老家娃们还冻着,咱得搭把手!”

没想到,消息发出去,响应像火星子点了干柴。你50、我100,一个月下来,32600块钱凑齐了。他拿着这笔钱,一口气买了585套蓝白相间的校服,送到坝河九年制学校和兴隆小学。那天,娃们穿上新校服,蹦蹦跳跳地在操场转圈,蓝白的颜色映得一张张笑脸发亮。山风拂过整齐的衣角,李新康看着,忽然觉得,这穷山坳里,好像第一次开出了春天的花。

从那以后,李新康就成了坝河公益的“掌灯人”。QQ群、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号,哪里能聚人气,他就把“坝河公益”的灯挂在哪。每一笔捐款,他都记在小本本上,收了多少、花在哪、买了啥,清清楚楚做成电子报告发在群里,大家的信任金贵,不能含糊。

唐明芳这姑娘,命苦。爹没了,娘是聋哑人,考上大学那年,她缩在漏雨的土屋里,对着录取通知书哭。李新康知道了,连夜把姑娘的难处写成文字,发在了网上。没想到,七百多双手从全国各地伸过来,十天就凑了一万多块。钱送到时,唐明芳攥着李新康的手,眼泪掉个不停,说:“叔,我能上大学了!”

更让李新康暖心的是,当年受助的娃,长大了也成了“送暖人”。陈定英、唐明芳、柯贤锋……这些孩子毕业后,哪怕工资不高,也会省出钱来,帮衬老家更穷的娃。他手里的一盏灯,慢慢变成了满天星。

李新康的心思,可不止帮娃上学。坝河敬老院的老人,冬天收到他送的新棉衣,摸着软和的布料,嘴笑得合不拢;勇敢小学的娃,拆开壹基金的温暖包,拿出彩笔和手套,欢笑声能飘出老远;还有近500册图书,塞满了山区学校的图书角,娃们翻书的沙沙声,像极了梦想抽芽的动静。十年下来,45万多块善款,帮8个大学生圆了梦,这些事儿,都成了“坝河公益”这条河里,最实在的浪花。

李新康常说,慈善不是光给钱,还得让老家“活”起来。他拿起笔、端起相机,给坝河写文章、拍视频。《坝河视角》里,晨雾绕着梯田转,夕阳把老街染成金红色,松鼠在树林里蹦跶,这些平常的景致,经他一弄,都成了让人想家的好风景。“坝河人在他乡”微信群里,他不光发老家的新模样,还提醒大家防诈骗,把镇里的关心,一一传给在外的游子。后来,有摄影的、自驾的,跟着他的图文找到坝河,这片曾经没人注意的山水,慢慢有了人气。

2024年,“安康好人”的奖牌送到李新康手里,沉甸甸的。可奖牌没说透的是,十年里,他从手机屏幕点亮的那盏灯,早变成了一座桥,一头连着游子的乡愁,一头牵着老家的希望。

现在的坝河,春天一到,山梁上满是绿。操场上,娃们的新校服蹦蹦跳跳;教室里,书架投下的影子里,总有人在看书。李新康还在忙着,手指在键盘上敲个不停,就像当年在坝河的田埂上,急着往家赶的少年。他心里清楚,所谓对老家的情,不过是让远方的灯,一直为等光的人亮着。毕竟,每一点微光凑在一起,就是咱老百姓最暖的日子啊。

责任编辑:李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