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半夜咳醒 竟是胃里酸水“作祟” 西安市中心医院精准破解“怪病”

2025-08-09 22:08:32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郑亚雷)“医生,我这喉咙里总像堵着团棉花,半夜咳得直坐起来,胸部CT、喉镜都做了,啥问题没有啊?”55岁的张女士捂着胸口,满脸焦虑地走进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室。这“怪病”已缠了她大半年,从耳鼻喉科辗转到呼吸科,药吃了不少,却毫无改善。

抽丝剥茧:揪出“怪病”真凶

经详细询问,医生发现张女士还有个关键细节未提及:每次吃辣、饮酒后,喉咙灼痛感会加重,有时半夜还会反酸水,呛得她猛地惊醒。结合这些线索,消化科医生为张女士安排了胃镜、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等一系列检查。最终结果证实,张女士并非肺或喉咙出了问题,而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那些折磨人的“怪症状”,全是胃里的酸水“逆流作案”所致。

其实,张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常能遇到类似患者:有人因“胸痛”怀疑心脏病,有人因“慢性咽炎”反复雾化,最终都被查出是胃食管反流病在捣鬼。

该院消化内科专家表示,人们的食管和胃之间,本有一道“天然闸门”——食管下括约肌。它平时紧紧关闭,只允许食物进入胃里,阻止胃酸逆流。然而,一旦这道闸门因长期吸烟、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习惯“失灵”,胃酸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顺着食管往上冲。要知道,胃酸的酸度堪比白醋,食管黏膜根本经不起这般“浸泡”。烧心、反酸只是初期信号,严重时还会伪装成哮喘、胸痛,甚至像张女士一样表现为喉咙异物感、慢性咳嗽。

行为警示:这些习惯给酸水“开绿灯”

张女士的生活习惯,无疑为酸水逆流“铺平了道路”。暴饮暴食会使胃里食物堆积过多,像鼓胀的气球一样挤压括约肌,将酸水“挤”回食管;熬夜打乱了身体节奏,深夜进食后立刻躺下,胃里的食物还未消化,重力无法发挥作用,酸水自然容易逆流;烟酒则是“双重打击”,烟草会削弱括约肌的收缩力,酒精则直接刺激胃酸分泌,相当于“一边拆门,一边添酸”;穿紧身连衣裙勒着腰,吃完就坐着,腹部压力增大,也容易把胃酸“推”回食管。

三管齐下:从“折磨”到“缓解”

确诊后,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庄坤主任带领团队为张女士制定了“内镜 + 药物 + 习惯”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

庄坤主任经过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后,为张女士采用了内镜下贲门多环粘膜套扎切除术进行微创治疗。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一周,张女士反酸、烧心症状明显改善,夜间咳嗽症状消失。术后三个月复查内镜,食管粘膜光滑,可见贲门瘢痕形成。

此手术的核心机制在于:一是瘢痕收缩,套扎切除后局部黏膜缺血坏死,愈合时形成瘢痕,缩窄贲门直径;二是肌层重塑,套扎切除后深度可达肌层,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三是多靶点干预,在贲门行多点套扎切除,全面改善抗反流结构。

辅助药物:抑制胃酸“反扑”促进黏膜修复

药物治疗方面,一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可快速降低胃内酸度,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化学损伤,促进套扎切除部位瘢痕形成;二是通过促进食管蠕动、加速胃排空,增强胃肠动力,减少胃内容物滞留时间,从而降低反流频率;三是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胃酸对手术部位的直接刺激。

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反流“触发点”

医生建议张女士戒烟限酒,少量多餐,晚餐换成小米粥、蔬菜等清淡食物,睡前3小时不再吃东西,睡觉时用枕头把上半身垫高15厘米,利用重力防反流。

同时,术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需复查胃镜。如今三个月过去,张女士的咳嗽、喉咙异物感基本消失。她打趣道:“原来不是喉咙的问题,是胃在‘告状’啊!再也不用天天吃药了,早来消化科就好了。”

身体信号:别让反流问题“走错门”

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频繁出现以下情况,不妨来消化内科查查是否有反流问题:餐后1 - 2小时胸口“烧心”,弯腰、平躺时加重;嘴里突然冒酸水,甚至带着食物残渣;喉咙发紧、异物感,或半夜无诱因咳嗽、哮喘;不明原因的胸骨后疼痛,排除心脏问题后仍不缓解。记住,胃食管反流病越拖越麻烦,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食管少受“罪”。

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在庄坤主任的带领下,不仅是精准诊疗的医学阵地,更是守护消化道健康的温暖港湾。这里由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领衔的诊疗团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包含生活方式指导、个体化用药方案及必要时内镜干预的全周期治疗计划。从首次就诊的细致问诊,到复查时的用药调整,再到康复期的健康管理,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专业消除焦虑,用关怀温暖身心,共同将逆流的酸水挡在“闸门”之内,还患者一个清爽舒适的消化道环境,让大家重新拥抱安心入眠的每一个夜晚。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