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8-05 11:28:09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近日,多位西安市民向三秦都市报“小秦帮忙”栏目反映,高温天家中常备药的储存成了难题,藿香正气水、胰岛素、退烧药等因室温超标面临失效风险,大家对药品是否该放冰箱、如何正确保存等问题十分困惑。对此,8月4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药店,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解答。
夏天药品储存成难题
8月3日16时,家住西安市凤城一路的李清茹推开家门时,就看见客厅温度计的红色指针指向34℃,比她出门时又升了2℃。放下购物袋,她习惯性地走向电视柜旁的药箱,想拿支藿香正气水缓解暑气,却又突然停住了手。
“遮光、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温度不超过20℃。”药盒侧面的一行小字让李清茹心里咯噔一下,上周刚买的藿香正气水,会不会已经失效了?
李清茹的丈夫手里拿着一瓶胰岛素说:“这药更麻烦,说明书上要求2℃-8℃冷藏,我刚才看了厨房冰箱,冷藏室温度是5℃。”他指着客厅茶几上的药瓶,“你看这盒降压药,要求30℃以下保存,现在屋里34℃,要不也放冰箱里?”
家住青龙路的宝妈孙昕蕊也在发愁。孩子最近感冒发烧,家中备有退烧药,8月2日,她发现放在电视柜抽屉里的退烧药药盒摸起来有些温热。她赶紧查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需在30℃以下保存。“家里没人时空调关着,室温肯定不止30℃了,这药还能给孩子吃吗?”孙昕蕊疑惑道。
带着这一疑问,孙昕蕊在小区业主群里分享了自己的困扰,没想到,群里瞬间热闹起来。有业主说:“我家的降压药也有温度要求,可从来没在意过,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用。”还有业主提议:“要不把所有药都放冰箱里,这样肯定保险。”但马上有业主反驳:“我听说有些药放冰箱反而不好,会变质。”大家各执一词,却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从2℃到30℃ 药品储存温度藏学问
带着市民的疑问,8月4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多家药店。在太乙立交附近的一家大型连锁药店,店内被划分为常温区、阴凉区和冷藏区。
“您看这款益生菌,必须2℃-8℃冷藏,离开冷链超过2小时就可能失效。”药店工作人员拿起一盒儿童益生菌解释道,随后,她指着货架上的感冒灵颗粒说,“这种中成药只要在30℃以下保存就行,现在店里开着空调,室温26℃,完全符合要求。”
记者随机查看了20种常见药品的储存说明,发现温度要求大致可分为四类。
冷藏类(2℃-8℃):胰岛素制剂、破伤风抗毒素、部分生物制剂、益生菌类药物等。执业药师张倩表示,这类药品大多是生物制品,成分不稳定,高温易导致蛋白质变性,失去药效。
阴凉类(不超过20℃):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片、维生素C泡腾片、部分抗生素、软膏剂等。张倩称,这类药品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有效成分挥发、膏体融化等问题。
常温类(10℃-30℃):多数片剂、胶囊剂、中成药丸剂等。张倩称,这类药品对温度适应性较强,但需避免阳光直射和极端高温。
特殊类:硝酸甘油片需避光、密封、在20℃以下保存,且开封后需在3个月内用完;滴眼液通常要求2℃-25℃保存,开启后建议冷藏并在1个月内使用。
并非所有药都适合“冰箱避暑”
记者采访了执业药师张倩,张倩解释道,药品的稳定性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温度是核心因素。生物制剂和活菌制剂对温度最为敏感,比如未开封的胰岛素,就必须放入冰箱冷藏。
但并非所有药品都适合冷藏。张倩举例说,止咳糖浆、外用乳膏等制剂若放入冰箱,可能出现成分分层或凝固,影响药效。比如布洛芬混悬液,冷藏后可能析出结晶,即使摇匀也难以保证浓度均匀,服用后可能影响疗效。张倩特别提醒,部分液体制剂在说明书中会明确标注“避免冷藏”,市民需格外留意。
对于需常温保存的药品,张倩建议采取分级应对措施:室温未超过30℃时,可放在通风阴凉处;若室温持续超过30℃,可将药品放入密封盒,再置于冰箱冷藏室门架处(此处温度通常在10℃-15℃)。
针对市民关心的“空调房能否替代冰箱”问题,张倩表示,若空调能稳定将室温控制在25℃以下,阴凉处保存的药品可在室内存放,但需注意远离空调出风口,避免药品因局部温度骤变产生凝结水。“最稳妥的办法是购买一个带温度计的密封药箱,定期检查箱内温度是否符合药品保存要求。”张倩说。
市场监管部门也提醒,药品长期超规定温湿度保存,可能造成药物提前失效,如温度超标会使药品疗效降低、变质失效,甚至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湿度过高时,药品则容易出现变色、结块等现象。人们服用了这些药品,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同时,建议每3-6个月一定要清理一次家中备用药,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文/图 本报记者 陶颖 实习生 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