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8-05 11:02:35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5月20日,在澄城县樱桃交易市场,工人在分拣樱桃(资料照片)。群众新闻记者 陈宏江摄
7月25日,合阳县金峪镇方寨社区的葡萄大棚里,妮娜皇后葡萄像一串串红宝石挂满枝头。在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冬枣大棚,初代“蓝侠”AI冬枣采摘机器人正忙碌作业。机械臂精准转动,短短8秒就完成一颗冬枣的采摘。
丰收的甜蜜,是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践行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主体、新机制“五新”理念,推动产业变革的生动写照。
● 技术领航 “田间课堂”结硕果
2月起,一场场接地气的技术培训在渭南的果园里展开,为果业提质增效打下基础。
在渭南市“三贴近”果园春季管理技术大比武现场,来自5个县的25名技术能手围绕苹果矮化树修剪展开激烈角逐。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政阳现场评审,并俯身示范:“剪口要斜着来,才不容易积水烂根。”这场活动,为近200名果业骨干送上了实用的“大师课”。
4月的渭南市果园更新换优工作现场会让果农开了眼界。智能果园弥雾机、植保坦克等农用“神器”在田间穿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刚讲解完,种植大户们就围了上来。“这机器一天能管多少地”“比人工省多少药”……问题一个接一个。
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秋芳指着嫁接的瑞香红苹果树,脸上满是笑容:“这个新品种果商抢着要,根本不愁卖。”
6月的澄城,樱桃园变成了课堂。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组织的樱桃夏季管理暨新品种观摩培训会在这里举行,参会人员走进种植基地,实地学习。
渭南市樱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英俊从栽植模式讲到水肥调控,再讲到病虫害防控,讲解细致又通俗。
“品种不对,努力白费。”刘英俊的话让果农印象深刻。
今年以来,这样的培训在渭南办了166场,让许多果农和技术骨干受益。
● 科技赋能 智慧果园换新颜
7月4日,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冬枣大棚内温度高达42摄氏度。曾经让果农最头疼的高温采摘,如今有了新解法。
“蓝侠”AI冬枣采摘机器人正在工作,视觉系统通过识别着色度判断冬枣成熟度,柔性夹爪轻轻托起果实,熟果抓取成功率接近85%,损伤率不到8%。
6月5日,在澄城樱桃试验站,渭南市樱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英俊(手持话筒者)讲解樱桃管理技术(资料照片)。 群众新闻记者 陈宏江摄
“蓝侠”AI冬枣采摘机器人的引进与全国人大代表马红丽密不可分。2024年11月,她在深圳学习时萌生“让机器人摘冬枣”的念头。随后,她与相关团队合作,短短3个月就研发出初代样机。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算了笔账:“用机器人不仅能解决高温采摘难题,还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果农能腾出更多精力研究深加工和电商销售。”
在大荔县安友果品专业合作社,国内首条冬枣测糖分选线引人注目。经过检测,冬枣等级、糖度一目了然,整个过程精细又标准。
澄城县建设的樱桃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监测48个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农户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喷药、灌溉。
“这个平台能省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澄城县华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刘美勤说。
如今,渭南与各科研单位合作建起了11家试验站,选育推广了瑞阳、瑞雪等苹果新品种,玉露香梨、妮娜皇后葡萄等也得到广泛推广。
水肥一体化、智慧气象、农业遥感等技术的普及,让渭南市果业全程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日趋成熟,果园里的“云端革命”悄然改写传统种植的模样。
● 品牌引领 全链发展增活力
在各类推介会、展销会上,渭南果品的身影越来越亮眼。1月8日,“陕果恋上海、果香溢申城”推介会上,白水“三瑞”苹果、富平柿饼等一亮相就成了焦点,300余件果品被抢购一空。
2025海南国际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上,渭南葡萄、樱桃同样受欢迎。澄城企业凭借当地樱桃的优良品质,与海南经销商达成长期合作,打开了南方市场。
为了让果品更有竞争力,渭南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目前,“白水苹果”“大荔冬枣”“富平柿饼”等9个品牌已然打响,其中7个跻身2024年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百强,总价值达269.1亿元。如今,渭南果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月19日,“荔香湾区·枣想约你”大荔冬枣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推介活动在深圳举行。AI智能机器人展示品牌包装,5位推介官热情宣传,大荔冬枣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水果采购商现场签下约14亿元的购销协议,为大荔冬枣进军粤港澳市场按下“加速键”。
“‘五新’理念是让黄土生金的密钥。”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苏新会说,截至6月底,今年渭南市已销售时令水果16.72万吨,实现销售额23.41亿元;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450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超6000元。(群众新闻记者 陈宏江 通讯员 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