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7-29 16:25:3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缑青翠)今年1-6月,西咸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规上工业总产值二季度同比增长41.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32.4个百分点。
光伏、特种车两条百亿级产业链上半年产值分别达197.3亿元、86.4亿元,同比增幅65.0%、22.8%。
近日,西咸新区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彰显出西咸新区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新区紧扣“三个年”活动和“八场硬仗”部署要求,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狠抓产业链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高地。
支柱产业“顶天立地”
走进位于沣东新城的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U型组装流水线上一派繁忙,机械臂与工人协同作业,每12分钟便有一辆近4米高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走”下整装线。在新能源产品车间,工人们正加紧调试甲醇混动自卸车动力系统,这是企业继纯电动、氢能车型后又一量产化创新成果,适配多种复杂工程场景。车间外,数百辆黄色自卸车在停车场整齐排列,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这些产品即将发往中亚、印尼、秘鲁、刚果金等新兴经济体。
“国际业务是企业业务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出口额和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并持续发力,公司在多个国家开辟‘新战场’。”企业董事会秘书杨鹏介绍,2024年,企业收入达到61亿元,市场版图扩展至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其研发的TLH135混动车型成功打入秘鲁高端矿业市场,实现中国产非公路用车在南美零的突破。
同在沣东新城的西安日立能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今年产值已破5亿元。作为日立能源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电容器生产基地,其2023年投产的全球电容器及电能质量产品基地,与后续签约的柔性直流输电产品制造基地,持续助推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西咸新区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产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支柱产业。今年1-6月,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73亿元,增长35.5%,超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2个百分点,占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73.4%。
产业结构“新”意遍地
近日,西咸新区入区企业德创未来质子汽车成绩单出炉。2025上半年,产品订单量强势突破2834台,同比增长238%。
“我们聚焦牵引车、自卸车等5大主销产品,精准布局煤炭、砂石料、混凝土等7大细分市场,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质子汽车交付版图已覆盖江浙、陕蒙、晋鲁、云贵、河北、河南等核心区域。今年5月,首批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出口澳大利亚,标志其产品与技术获国际成熟市场认可。
质子汽车的高速发展是西咸新区氢能领域产业壮大的缩影。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引入、培育氢能企业87家,其中上游制储加氢技术及装备企业42家,中游氢燃料电池及配套企业18家,下游运用及测试企业27家,企业总数占陕西省半数以上。
目光转向LED显示领域,在位于沣东新城的西安青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全系产品采用三合一集成板技术,将传统电源接收卡与转接板集成到一张电路板上,实现箱体更薄、集成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的效果。
“最新发布的三代会议一体机支持实时字幕、多语言翻译、会议总结等。”产品总监王敏松介绍,该设备首创性集成激光雷达触控技术,解决了大屏交互难题。凭借硬科技实力,青松光电产品远销140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6月,企业海外营收同比增长89%,海外业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近年来,西咸新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隆基、聚能超导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累计产值增长56.1%;以同力、三一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累计产值增长19.7%。全区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3.4%,相较于2022年,提升了17.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优质企业活力迸发
近日,备受关注的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该工程面临高海拔等地质难题,其中江上无法垂直钻孔勘察成关键瓶颈。工程团队采用西咸新区入区企业太合探钻自主研发的改进型钻机,成功攻克技术难题并获取关键地质数据,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撑。
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深耕于智能钻探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工程技术服务,是全国领先的钻探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不仅承担国际重大项目建设核心技术攻关,也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赋能。
今年1月,该公司在新疆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及智能钻探装备生产基地正式开业投产。这是继沣东新城自贸功能区与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清水河配套园区签署自贸协同合作协议后,落地的首个生产型产业合作项目,标志着两地自贸创新合作迈出新步伐。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达3.3亿元,同比增加11.5%。
另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新材料领域也在持续加速跑。企业研发的CZT探测器让CT拥有“光子级视力”,不仅能识别骨骼中0.1毫米的微裂缝,甚至还能分辨出组织间微妙的能量差异。
这项由西北工业大学介万奇教授团队耗时十余年攻关的技术,被业界称为“医学影像的光子革命”,如今实现量产,也让迪泰克成为国内首家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探测器级CZT材料及器件的企业。
与此同时,其规划建设的二期项目也再持续刷新进展:“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等工作,二期投用后总产能将提升6倍。”迪泰克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进行CZT晶体生长生产线改造,建设线阵、面阵型光子计数成像模块产业化生产线,建成后迪泰克将成为国内首个国产CZT光子计数成像模块产业化基地,解决国产高性能CZT辐射探测器的瓶颈问题。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累计新增“小升规”企业48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92户。同时,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发展初见成效:新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4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户;国家级绿色工厂6户、省级绿色工厂8户;三一智能装备、绿能慧充等6户企业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围绕“4+1”重点产业布局,做优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助力更多优质项目在新区落地壮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