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拾光杨下:深耕十五年,撑起一片教育晴空

2025-07-24 20:24:13 来源:西安市第十七中学

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的教育星河中,“拾·起” 文化符号如皎皎明月,以谐音之妙暗合校名,更寄寓拾取真知、向光启程的美好愿景。“拾光起志,笃行致远” 的办学理念,恰似温润的春风,吹拂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如今,以 “拾寻身边的教育家精神” 为帆,起航这场意义非凡的探寻之旅。校园中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正以匠心守望讲台,用情怀滋养心灵。让大家一同走近他们,聆听教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让教育家精神在十七中薪火相传,照亮学子成长之路。

教师简介

 

张烨,中共党员,一级教师,西安市第十七中学德育主任。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荣获“西安市教学能手”、“未央区骨干教师”等称号,并担任未央区初中地理“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表现优异,多次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如西安市大单元作业设计二等奖、西安市微课大赛一等奖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持西安市“十四五”规划课题《情境教学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主持未央区基础教育科研小课题《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新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作业跨学科设计与实践研究》。

注重教学成果总结,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如《浅谈初中地理学考复习策略》(西安市一等奖)、《“双减”政策背景下地理作业的研制》(西安市二等奖)等。此外,曾获中考“优秀评卷教师”、所带班级被评为“未央区先进班集体”,并连续两年担任未央区“136青苗工程”指导教师。多次获教育集团“学科优异奖”,“最美女教师”等称号。

一、与“拾光杨”初逢:风沙中的暖荫 

2010年9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对未来的憧憬,张烨老师踏进了第十七中学的大门。这所坐落于城乡接合部、诞生于1956年的老校,在岁月洗礼下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感”:吱呀作响的木门,斑驳的70年代办公桌,整个办公室共享一台老式电脑……眼前的光景,与她心中神圣的教育殿堂产生了一丝落差,一丝动摇悄然爬上心头。

然而,动摇的涟漪很快被另一种力量抚平。她看到,17中的老师们在并不优越的环境中,展现出一种逆境中团结拼搏的韧劲。同事间流淌着质朴的温情,那份和谐的氛围,恰如校园里那棵高大挺拔的“拾光杨”,无声地散发着温暖与力量。正是这份如同白杨般坚韧、温暖的力量,让张烨老师深深扎根在了17中这片略显贫瘠却充满生机的沃土上。

二、“拾光杨”下的守护:深扎贫瘠育新苗

令张烨老师决心扎根的,不仅是可敬的同事,更是17中那群质朴善良的学生们——他们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初见时,老领导欣喜地说:“学校终于盼来了一位专业的地理教师!”这份期待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张老师很快发现,孩子们的基础普遍薄弱,知识面狭窄,许多对于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地理常识,对他们而言却显得“孤陋寡闻”。例如,第一次拿出精美的世界地图册,孩子们眼中充满了陌生与好奇,有的甚至从未见过地球仪。

挑战巨大,但张烨老师从未想过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她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蕴含无限可能的生命个体。她潜心钻研,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她总能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巧妙融入生活:讲解季风,就引导学生观察拾光杨树叶随风翻飞的姿态;分析植被类型,就带学生实地观察“拾光杨”的植被特征。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深入浅出,用高效的方法和巧妙的技巧,让深奥的知识变得可亲可感,让逻辑在理解中生根,让思维在应用中创新。渐渐地,地理课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课堂之一,而张老师所带班级的地理成绩,也持续稳居未央区前列。这每一分的进步,都凝结着她精心设计的每节课、课堂上的激情演绎,以及对每个学生“那片天地”的悉心守护——如同拾光杨深扎地下的根系,默默汲取养分,只为滋养枝头的每一片新叶。

三、同“拾光杨”共担当:枝叶承风亦护林

张烨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源于内心,更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教育责任与担当。除了教师身份,她还是一位军嫂。生活的重担与工作的繁忙常常交织:丈夫远在军营,家中大小事务、孩子的照料常常落在她一人肩上。即便如此,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候,她总是挺身而出。一周承担16节课的教学任务,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同时肩负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但张烨老师以教育智慧化解了压力。她将地理学科的宏观视野与细致观察融入班级管理,像绘制地图一样梳理班级事务,像分析气候带一样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她组织的主题班会,常常以拾光杨为引,讨论成长中的风雨与阳光。她所带的班级,秩序井然,学风浓厚,不仅成绩名列年级前茅,更因团结向上的风貌,多次荣获“校级文明班级”和“区级先进班集体”称号。她用柔弱的双肩,如同拾光杨坚韧的枝干,稳稳地承托起班级这片“小林”的成长,在风雨中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

四、与“拾光杨”共生:年轮里生长的星辰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在17中,在拾光杨婆娑的树影下,张烨老师遇见了一群又一群温暖纯真的灵魂,经历了一件又一件平凡却动人的故事。这棵静默的杨树,年复一年地增添着新的年轮,也默默见证着她十五载的青春与汗水,见证着无数少年如同幼苗般在此汲取养分,抽枝展叶,追寻星辰大海。

带着对教育这份永不褪色的热爱,张烨老师如同那棵根深叶茂的拾光杨,继续向下深深扎根于17中这片热土,汲取着责任与大爱的力量;同时,她更坚定地向上、向阳启程,用知识与智慧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前行的路,期待着与他们在更高的枝头,共览更辽阔的教育晴空。

带着对教育这份永不褪色的热爱,张烨老师如同那棵根深叶茂的拾光杨,继续向下深深扎根于17中这片热土,汲取着责任与大爱的力量;同时,她更坚定地向上、向阳启程,用知识与智慧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前行的路,期待着与他们在更高的枝头,共览更辽阔的教育晴空。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