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7-22 16:16:00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7月20日下午,为期三天的第八届陕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在西京学院落幕。
非遗灵感赋能现代结构设计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京学院在内的省内22所高校的55支参赛队伍、竞赛委员会领导、评审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省内土木工程学科的创新与突破。
本届省赛以“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为题,灵感源自绍兴千年非遗技艺,同时紧密结合“双碳”背景下绿色文旅、智慧交通的现实需求。赛题保留了传统舟楫轻巧灵便的特征,要求参赛者优化船体流线、提升抗撞击性能,并兼顾载重与航行效率。这种“传统技艺+现代工程”的融合创新导向,通过“待定参数+现场设计”的赛制,系统考察了同学们对材料性能、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的集成应用能力,全面锤炼了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
比赛期间,参赛同学在12小时的现场设计制作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与执行力。他们用不足100g的竹–膜结构,完成了960mm船体的流线优化、抗撞与载重—航行平衡的复杂任务。在三级加载测试中,这些模型成功通过了静载、动载、造浪与撞击四项极限考验,充分证明了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本届赛事在赛题设置上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将国家级非遗技艺与现代“双碳”需求、水运场景深度融合,首次将传统舟楫的轻量化、抗撞击与载重—航行平衡问题引入结构竞赛,为竞赛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在这样一场精彩纷呈、创新迭出的赛事中,众多优秀团队脱颖而出,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2201班的赵婉婷、吴佳慧、张东团队凭借其精湛的设计和制作技艺,荣获陕西省省赛一等奖。他们的乌篷船作品主体采用镶嵌拼接式结构,船底由1毫米×6毫米与2毫米×5毫米的杆件拼接成的箱型杆镶嵌而成,船头中间部位采用2毫米×5毫米的杆件加强,确保了船体的刚度和稳定性。模型总质量仅为73.7克,却能在三级加载测试中承受高达18公斤的重量,能应对复杂水流和冲击场景,充分体现了“轻质高强”的设计理念。
另一支获得省赛二等奖的队伍来自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2201班,由魏家兴、魏赢、申家华组成。他们的作品同样采用镶嵌拼接式结构,但在船底中间部位增加了开槽镶嵌设计,进一步增强了船体的整体刚度。模型总质量为94.2克,最大承重同样达到18公斤,展现了出色的结构优化能力。
而获得省赛三等奖的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2201班董圆辉、刘涛、赵千慧团队采用了桁架结构设计。船体底部采用两种杆件拼接,船头部位采用打磨过的2毫米×2毫米矩形杆件,既减轻了船体质量,又保持了足够的刚性和抗扭性。模型总质量为77.6克,同样通过了三级加载测试,展现了桁架结构在轻量化与高强度方面的独特优势。
创新成果彰显产教融合成效
作为陕西省首个承办该赛事的民办高校,近年来,西京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2024年“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16个专业入榜,智能交互专业位列全国第7。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强调,结构设计竞赛被誉为“土木工程师成长的摇篮”,是检验学生创新思维、工程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的试金石。本届赛题“乌篷船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既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双碳”战略的响应,同时又直面传统舟楫向现代功能转型的真实需求,青年学子以现代工程语言诠释千年匠心,以结构设计之“小模型”展现了服务强国建设之“大梦想”。
一直以来,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与境内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与中建、中铁、中电建、陕建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工程造价三个专业上榜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其中,智能建造位列省内同类专业第三、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土木工程位列全国民办高校同类专业第一。学院建有“陕西省混凝土结构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高水平平台,先后参与张靖皋长江大桥、小湾水电站、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工程,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60余项。面对“船篷模型结构设计”这一兼具力学挑战与美学追求的赛题,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傅少君勉励学子发扬工匠精神,做“心中有图”之创客,成“行中有度”之学者,“要让每个构件误差控制在毫厘之间,让每个节点诉说严谨与浪漫的交响,让每一个模型都经得起专业评判和实际检验。”
经过紧张激烈的现场设计、制作、加载测试及评审专家评审等环节,西安交通大学1队“委豫贞吉青翰队”获冠军。西北工业大学1队“构蛟幔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队“凌川方舟”、西京学院2队“万里舟行”等7支队伍获得一等奖,西京学院3队“承衡巽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队“轻鸿重载”等14支队伍获得二等奖,西京学院1队“合築”、西北工业大学3队“冯虚御风”等17支队伍获得三等奖,西京学院2队“万里舟行”荣获最佳创意奖,西京学院获优秀组织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同学们对赛题的深入理解和精心设计,更彰显了校企协同在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方面的强大合力。
校企协同共育卓越工程人才
冠名单位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来在工程行业持续研发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赛事提供600套YJK结构设计软件,并开展备赛指导,重点解析轻量化设计与抗倾覆优化等关键技术。该司西北区域总经理车文博表示,“当看到参赛选手将拓扑优化算法转化为实体模型时,这正是科技赋能创新的最佳诠释。”这种“软件支持+技术培训+赛事实践”的三维赋能模式,成为本届竞赛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
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赵千慧同学分享了备赛历程:从模型崩坏到技术突破,从理论推演到实践检验,团队在挫折中深刻理解“土木工程是责任与安全的守护”,体悟了土木工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深意”。她代表全体参赛队员承诺:“我们将始终恪守学术诚信的信念,以开放心态交流互鉴,今后也会继续用扎实的专业能力构筑美好未来。”
陕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秘书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门进杰教授表示,西京学院作为首次承办的陕西省民办高校,在场地设施、赛事服务、安全保障方面堪称一流,希望同学们把“Creativity、Collaboration、Construction”的3C精神转化为未来穿梭水巷、载梦远航的绿色舟楫,成为中国建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不竭动力。
竞赛委员会专家、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黄华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参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美学设计的综合理解,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部分作品通过巧妙的节点处理、材料优化,实现了“以小搏大”的效果。同时,黄华教授也对参赛队伍提出了改进建议,强调理论验证的深化、工艺细节的打磨以及跨学科思维的拓展是未来提升作品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作品在节点构造、防水性能及美学呈现上充分展现了陕西土建学子“精于毫米、勇于极限”的匠心精神。陕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薛建阳勉励同学们,仍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每一毫米、每一克重,以开放协作的胸怀凝聚团队智慧,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突破极限。
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海龙表示,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贡献力量。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举办十七届,是教育部、财政部首次联合批准发文的全国性九大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被誉为“土木工程学科奥林匹克”。2017年起,赛事实行“省赛—国赛”两级赛制,陕西省赛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宗旨,日益成为我省高校土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尚磊 张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