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坚持“四个协同推进” 扎实迈出黄陵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黄陵县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再增新光、再添浓彩”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5-07-15 16:42:31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阳光讯(记者 郑玮)近年来,黄陵县对标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在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系统发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获评2024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和6.5%,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坚持抓创新驱动和促转型升级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功能定位,聚力强创新、搭平台、促转化,推动“4+2+N”产业体系聚合成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黄陵县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契机,推动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扩能提级,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个。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3家,转化科技成果9项,工业领域研发投入突破1.7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300万元,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在文旅融合方面,《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黄陵县出台文旅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堂庙陵城”新游线加快贯通,寻根游、研学游、露营游等业态加速集聚,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2.3%,来黄开展研学7000余人次,同比增长27.3%。

在工业转型方面。黄陵县坚持“优煤、增电、转化、上新”思路,全国首个煤炭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首套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技术在黄陵矿业成功应用,2家矿井达到国家级Ⅱ类高级智能化水平,店头电厂一期满负荷生产,二期加快建设、三期已获核准,原煤、洗精煤、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稳步提升,煤电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总投资117亿元的碳硅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实施土地出让和设施迁改,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延农投中药饮片项目试运行生产,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三个转变”。

在农业发展方面。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黄陵县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出台农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以“五新”理念改造升级果园2.1万亩,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7万亩,实行“早中晚”“红黄青”新品种搭配,果业大数据中心、防灾减灾体系、“保险+期货”模式的助农护农作用有效发挥,苹果亩均产量增长380斤,果业产值达到26.5亿元,荣获“中国生态苹果之都”“中国生态翡翠梨之乡”称号,走出了现代果业新路子。齐头并进发展梅花鹿、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建成西北首家苍术GAP基地,特色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在新兴产业方面。通过“引央企入黄”工程,与中国电子成立合资公司,数字黄陵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加快推进,数字计量、数字应急、数字城管、数字果业、社会治理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见效,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编制完成《黄陵通航产业发展规划》,机场扩建审核、空域划定审批等顺利通过,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实验室落地黄陵,通航产业园正式揭牌,培育形成应急救援、执照培训、低空观光、飞行研学等新业态,获批省级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试点县,低空经济蓄势启航。

坚持抓项目建设和促链式招引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以项目扩投资、添动力、促发展。一是全力以赴抓进度。坚持“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领导遍访“五上企业”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前期攻坚行动,通过“解扣”“解难”打通堵点难点22项,办结各类前期手续243件。推行“政银担”合作模式,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两个“资金池”为企业担保贷款超1亿元。全县92个重点项目开复工73个,开复工率80%,10件民生实事项目开工7个,上半年完成投资46.4亿元,占比50.7%,以项目吸纳投资、拉动增长成效凸显。二是精心谋划抓储备。紧扣发展所需和群众期盼,建立“指挥部+专班”体系,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126个,总投资1331亿元。坚持抓早动快,紧盯中省政策机遇和支持方向,谋划储备项目171个,总投资81.8亿元。今年以来,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22个,总投资57.2亿元,最大限度让利好政策在黄陵落地见效。三是凝心聚力抓招商。坚持链式思维、投行思维,依托省级高新区、国资投融资平台、中延院黄帝陵主题教室,打好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依培招商“组合拳”,先后赴哈萨克斯坦、浙江、广东开展招商活动10余次,邀请宇树科技、海康威视等15家优质企业来黄实地考察,依托丝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签约项目25个33.9亿元。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个100.8亿元,到位资金16.4亿元,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坚持优发展环境和提干部作风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亮学赛督治”专项行动,以改革思维竭力打造“投资到黄陵、事事都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加快创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一是重点改革更加深入。黄陵县完成6个镇办1912项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发布,“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列入全国履职事项清单优秀案例。县国资集团资产规模达到262亿元,获评AA+信用等级,“两支基金”完成股权投资2.1亿元。出台《全面深化高新区体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县工业园区获评全市六星级工业园区,“四强化四提升”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十大优秀案例,高新区被列为全省“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试点。二是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累计向镇办和高新区下放县级行政管理权限112项,推行“323”项目审批全流程服务机制,审批时间缩短超40%。拓展233个“非接触性”办税事项,纳税时间压缩至51.9小时。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2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网上缴费覆盖率达到54%、100%、80%。三是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出台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26条、民营经济发展50条和新一轮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包,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梳理“免申即享”政策清单11项,累计兑付各类奖补资金7796万元,助力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四轮驱动民营经济发展”入选全省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四是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划定公职人员“十做到”和“二十禁止”行为标尺,让政商交往既“亲”又“清”。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免予或从轻处罚案件112件。联合市中院在轩辕科技创新中心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建成“税无忧”工作室,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四、坚持惠基本民生和保安全稳定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底盘更加稳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夯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准线,在守牢底线的前提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4所新建学校秋季招生,新增学位3420个,“总校+分校”集团化办学成效显现,教师双向交流440人,乡镇学校回流学生135名,黄陵中学与衡水中学建立教育帮扶合作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满足“上好学”的需求。建立医共体总医院统揽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县医院迁建、中医院改建项目加快实施,省人民医院与县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省中医院对口帮扶县中医院,实现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双提升”。二是持续优化城乡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县城提能级和镇区强功能,高铁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轩辕大道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升级、市政供暖提升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微改造”“巧利用”建成公园、停车场、运动场9个,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实施避灾搬迁、农房安全提升改造、卫生改厕、清洁取暖等民心工程,塬区果园灌溉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4.4%,刘家川村荣获农业农村部“2024年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三是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色。坚决打赢“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沮河环境、矿区环境、农村环境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县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147天。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加快推进,黄帝陵古柏群纳入全国整体保护工程,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棵五千年以上古树保护复壮项目进展顺利、长势稳定向好。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及违法行为排查整治纵深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生动诠释了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四是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推进煤矿、危化、消防、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获评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先进县。毫不松懈抓实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工作,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持续开展平安黄陵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建成县综治中心,荣获全省“平安金鼎”,人民群众在平安稳定的环境下收获了满意幸福。

责任编辑:姬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