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2025-07-15 11:11:23 来源:群众新闻
7月8日,在陕台文化交流周活动中,首次来陕的台湾青年陈玉梅带着孩子一起听非遗手艺人介绍关中葫芦作品。 群众新闻记者 郑斐摄
“生我者炎黄,育我者华夏。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情长……”7月9日上午,黄帝陵人文初祖大殿前广场上,祭文诵读声铿锵有力。
当天,来自海峡两岸的350余名同胞身披祭祀佩巾,参加“溯源寻根”——两岸同胞黄帝陵祭祖活动,共同拜谒轩辕黄帝。此次活动是7月上旬开始的2025陕台文化交流周的重头戏。
“此次到访陕西,我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所震撼。”首次到黄帝陵祭拜,作为台湾青年代表领诵祭文,余曜州称自己很激动,也很恭敬。
两岸本是一家人
“血脉相连、共祭初祖让两岸同胞深切体会到‘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感。”首次来大陆交流的台湾青年代表陈帛均表示,在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中,自己切身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
两岸一家、血脉相连的故事在陕台文化交流周开幕式上也生动上演。一段陕北说书《台湾乡亲寻根龙眼沟》唱道:“同宗同祖同血脉,两岸本是一家人。”这段说书源于一个真实事件。
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龙眼沟是明末清初李氏宗族祖庙所在。清初战乱,部分后裔随郑成功迁居台湾台南,形成“新田里李氏”支脉。2012年,台南新田里27名李氏后裔首次组团到龙眼沟确认血缘。
一周的溯源寻根之旅,通过密集的参访交流、文化展演、教育研讨、创业就业对接、体育竞赛等,让两岸青年心更近、情更融。
在陕创业的台湾青年洪嘉鸿表示,他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台湾世界和平亲善会理事长余淑琴说,此次率30人团队访陕,深感陕西文化底蕴厚重。她希望引领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传统文化,增进两岸青年情感。
守护两岸文化根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两岸无法切割的联结纽带。此次陕台文化交流周主旨为“溯源寻根”,旨在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体育、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这次来陕,我欣赏了乐舞《大唐礼宾》、台湾少数民族歌舞《泛札莱》,还观看了纪录片《血脉——从台南到陕北》。我深切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守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台湾两岸经贸文化农特产协会理事长陈德维感慨。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为台湾同胞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台湾青年冰冰在西安工程大学中华美服饰文化中心体验汉服妆造后说:“一针一线织就的汉服,是文化认同的载体,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两岸青年通过参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聆听历史文化大讲堂,学习非遗技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台湾著名陶瓷、大漆手艺人林诗闵在大陆创立“大汉窑”品牌。产品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审美。“20多年前,家父林明德就与陕西相关协会开展交流合作。如今,‘大汉窑’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将带动更多台湾文创人才来陕,与陕西博物馆系统深度合作,通过‘文创+文旅+科技’为两岸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林诗闵说。
台青感知陕西脉动
陕台文化交流周为台湾青年搭建了深入了解陕西的桥梁,台湾青年实习就业研习营成为感知三秦大地活力的重要窗口。
“陕西有非常丰富的考古发现,许多之前在图片里看过的文物近在眼前。作为历史系学生,我很激动。”台湾青年实习就业研习营成员、淡江大学学生余仁策说,他最大的收获是获得在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实习的机会。“期待这次实习为我打开新的‘窗口’。”他说。
南华大学学生赵大同关注文旅行业,此行选择了旅行社实习岗位:“我很喜欢西安的古都氛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不虚此行。期待在实习中深入了解陕西文旅发展,与当地朋友有更多互动。”研习营为台湾青年提供了在西安、宝鸡、榆林等地文化、工业、旅游等领域半个月的实习岗位。
首次来陕的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成员毖詠·伊斯玛哈单·伊斯立瑞说:“第一次来陕西就收获许多惊喜。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丰富多彩,期待感受更多城市‘脉动’。”关注产业发展的台湾青年陈劭铭留意到陕西茶叶发展,特别是茯茶的“前世今生”,希望未来在此领域有所作为。
山海隔不断,两岸共潮生。两岸青年正成为共同守护中华文化根脉、共创未来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