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西安市十七中:“拾光杨”下的思政守望 “朴正树”间的初心传承

2025-07-14 17:04:41 来源:西安市第十七中学

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的教育星河中,“拾·起” 文化符号如皎皎明月,以谐音之妙暗合校名,更寄寓拾取真知、向光启程的美好愿景。“拾光起志,笃行致远” 的办学理念,恰似温润的春风,吹拂着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大家以 “拾寻身边的教育家精神” 为帆,起航这场意义非凡的探寻之旅。校园中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正以匠心守望讲台,用情怀滋养心灵。让大家一同走近他们,聆听教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让教育家精神在十七中薪火相传,照亮学子成长之路。

盛丽杰,女,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获得陕西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同年起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学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期间在高陵县马家湾店子王小学支教一次,并承担高陵县马家湾6年级语文公开课,教学效果收获一致好评;在未央区汉都第一学校转任交流一次,所带得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考成绩有一定突破。

任教二十一年间,荣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名师”“陕西省教育资源应用名师”称号;教育论文:获省级1次、市级3次、区级6次;教学设计:获市级2篇、区级5篇;赛课获区级2次奖励;多次参与并完成市、校级小课题;先后被评为“未央区教学能手”“中考阅卷优秀教师”、校级“最美女教师”等,用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炽热的教育情怀,在思政教育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思政课的讲台虽小,却连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教育的日常虽平凡,却藏着点亮心灵的大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在思政教育园地深耕二十一年的园丁,看她如何以信仰为灯,以责任为犁,在“拾光杨”的绿荫里播撒真理的种子,在“朴正树”的根基上筑牢思想的堤坝。

【春生:红旗下的初心萌芽】

2004年的夏天,带着对“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懵懂理解,盛老师踏入了十七中的校门。彼时的校园,“拾光杨”已初显挺拔,前辈教师们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身影,成了她眼中最动人的风景。她至今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手心沁出的汗——面对几十双清澈的眼睛,她忽然明白:思政课不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更是价值观的引领,是要让学生懂得“国之大者”的分量。

刚入职时,她跟着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辛老师听课,笔记本上记满了“如何用身边事讲清大道理”的技巧;用社区里的养老变化讲“社会保障”;用校门口的交通整治讲“法治建设”;用同学们的志愿服务讲“奉献精神”。前辈常说:“思政课要接‘地气’,才能有‘生气’。”这句话成了她二十一年教学的指南针。在条件有限的年代,她骑着自行车跑遍未央区的街道社区,收集鲜活案例;为了讲好“国际时事”,她带着学生采广泛收集时政素材,把故事搬进课堂。那些年,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教案改了又改,只为让抽象的理论变成学生能触摸到的温暖。

【夏长:课堂上的执着耕耘】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句名言被盛老师写在备课本的扉页上。2008年,她开始担任班主任,这一当就是十余年。作为思政教师兼班主任,她总说:“言传不如身教,我希望学生看到的,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老师。”

有一年带毕业班,班里的小睿同学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上课走神、作业拖沓。盛老师没有简单批评,而是每天晚自习后陪他走一段路,听他讲心事,用“挫折也是成长的养分”的道理慢慢开导。她发现小睿喜欢看新闻,就鼓励他担任班级“时政播报员”,还特意在课堂上设计“新闻评论”环节。渐渐地,小睿重新振作,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高中。后来小宇回校探望,笑着说:“盛老师,您当年让我播报新闻时,我就知道,您是想让我明白,再难的事,也能找到往前走的力量。”

这样的故事,在她的班主任生涯里还有很多。她会在班会给班上当月过生日的同学过集体生日,会给学生写下亲笔祝福,会在家长困惑时耐心沟通。会在每一次开学给学生准备欢迎仪式……有人问她值不值,她总说:“看着孩子们眼里有光、心里有方向,就觉得值。”作为思政教师,她深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二十一年来,她的课堂始终充满活力:辩论赛上,学生为“网络利弊”争得面红耳赤;情景剧里,他们演绎“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实践课上,他们召开“模拟法庭”,用行动诠释“立德树人贵在导行”。她常说:“思政课的答案,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

【秋收:岁月里的桃李芬芳】

“盛老师,您当年讲的‘责任与担当’,我现在懂了!”去年教师节,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消息,附上了她在社区作志愿服务的照片。这样的瞬间,总让盛老师热泪盈眶——教育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跨越时光的回响里。

二十一年来,她的教案堆成了小山,每一本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她编写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练习册,被一届届学生称为“通关秘籍”,里面不仅有知识点梳理,更有她手写的“答题小贴士”。作为“未央区教学能手”,她从不吝啬分享经验,带过的徐老师都说:“盛老师会把自己的课件、案例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还陪着我们磨课到深夜。”在她的带动下,徐老师在区级思政大练兵里获得优异成绩。

让她骄傲的,不只是学生的成绩,更是他们身上的“精气神”:有的学生成为基层公务员,扎根社区服务群众;有的投身教育,像她一样站在讲台上;有的参军入伍,在军营里践行“保家卫国”的誓言。她说:“思政课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一辈子能用的东西——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坚守正道的勇气,是热爱家国的情怀。”

【冬藏:初心上的信仰长青】

如今的十七中,“拾光杨”愈发繁茂,校园设施也早已今非昔比,但盛老师对教育的初心,始终如“朴正树”般坚韧。面对“00后”“10后”学生,她坦言:“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得懂他们的语言,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她开始研究短视频、AI等新形式,把“两会精神”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用学生喜欢的动漫形象解读“新质生产力”;她带着学生做“班级微治理”项目,让他们在解决班级的小问题中,体会“民主管理”的意义。有年轻教师问她:“教了二十一年,会不会觉得重复?”她笑着说:“每天面对的学生是新的,教育的课题是新的,怎么会重复?”

去年,她参与的市级小课题“基于大单元设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在我校教学中广泛推广。有人说她“快到知天命的年纪,还这么拼”,她却指着窗外的“拾光杨”说:“你看这树,每年都要落叶,但春天一到,照样抽出新芽。教育不也是这样吗?守着初心,就永远有力量。”

【回望:平凡中的坚守模样】

晨光熹微时,她已走进校园;暮色四合时,她才带着备课本离开。明天,她依然会像过去的七千多个日子一样:查早读、备新课、改作业、开班会、搞教研……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她,就是盛丽杰,西安市第十七中学一名普通的思政教师。二十一年来,她在“拾光杨”下播撒真理的种子,在“朴正树”间守护教育的初心。她用一堂堂思政课告诉学生:平凡不等于平庸,坚守终会闪光。而这,正是十七中教师最动人的模样——以匠心致初心,以初心致远方。


责任编辑:唐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