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61120190002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新闻热线:029-86253335

氧气罐旁的勋章 一位抗战老兵的80年守望

2025-07-14 09:33:58 来源:阳光网-阳光报

20250714151446557-56-41fe8.jpg_scale.jpg

抗战老兵黄克仁。

记者与抗战老兵黄克仁合影。

阳光报·阳光网联合陕西抗战老兵营慰问抗战老兵黄克仁。

阳光报社全媒体中心总监兼主任韩文韬向黄克仁赠送《少年家国信》图书。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阳光报社全媒体记者一行在志愿者傅宏的带领下,来到西安南大街粉巷看望抗战老兵黄克仁。对于记者一行的到来,10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黄克仁倍感亲切。

■记者 王义卓/文 梁萌/图

在轮椅上,105岁的抗战老兵黄克仁的身影显得格外清瘦。他身着军绿色马甲,头戴深蓝色帽子,鼻端插着氧气管,呼吸略显急促却平稳——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轻微的嘶鸣,这持续而细微的声音,成为了当日回访中最令人心颤的背景音。

虽然言语已因年迈而含糊不清,行动更是离不开轮椅的支撑,但是当记者一行踏进家门时,老兵眼中瞬间迸发的光彩却异常明亮。他努力地抬起微微颤抖的手,指向心口的位置,又用力地指向胸口悬挂的那枚象征荣誉的勋章,浑浊的眼底竟泛起一丝清亮的水光。无需言语,那份属于军人的荣耀与对来访者的感激,已透过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汹涌传递。随行的志愿者傅宏俯身轻轻握住他枯瘦的手,低语着:“黄爷爷,后辈都没忘记您,是您的奉献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老人嘴唇微动,握着志愿者的手,喉咙深处发出模糊的音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父亲现在说话困难,但心里都明白。”守候在旁的儿子黄先生轻声告诉记者,语气里交织着心疼与欣慰,“这些年,有不少志愿者,常来看望,送来物资,帮忙联系医生。老爷子嘴上不说,可每次有人来,他精神头就特别好,眼神都不一样了。”黄先生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父亲,“他最珍视的,就是这份‘被记得’。这份穿越了80年的惦念,是他现在最暖心的药。”

因老人身体状况不佳,记者不便长时间打扰,临行前转而采访了其儿子。当记者询问老人心中最珍视什么、最想传递什么时,黄先生沉吟片刻,看着父亲沉静却坚毅的脸庞说:“父亲很少能明确表达想法了。但看他平时的举动,还有以前身体稍好时说过的话,我想,他最珍视的就是战友的情谊、国家的安宁和我们后辈能过上好日子。”

他回忆道:“以前他总念叨,活着看到国家强盛、子孙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他最朴素的愿望,大概就是希望年青一代都能‘好好活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吧。”黄先生的话语,仿佛为老人无声的坚守做了最有力的注脚。

据了解,抗战老兵黄克仁,1920年10月12日生于西安,1944年上学(学医)时,响应知识青年从军的号召,志愿参军抗日,被编入中国青年远征军206师616团(驻地陕西汉中)当军医。途中,正赶上日本宣布投降,黄克仁即与部队到武汉接受日军投降,在当地为我军官兵和民众治病,不久后,他离开部队,返回西安。

回访结束,告别时,记者再次望向轮椅上的老兵。他似乎感受到了离意,又一次缓缓抬起手,对着来访者的方向,轻轻挥了挥。那微弱却坚定的手势,是穿越历史硝烟的回响,是对当下关怀的致谢,更是对和平与未来的无声守护。

责任编辑:杨晶